還有專家提出,代表國際主流發展趨勢的遞延納稅型補充養老保險(EET)模式移植到國內,與我國現行分類所得稅制存在衝突。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鄭秉文認為,這種衝突會導致任何EET模式在中國“難產”,包括個人商業保險及企業年金。他建議進行過渡性試行,待時機成熟,再轉向“純粹EET”。
對於下一步稅延養老保險應該何去何從?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說:“在宏觀層面,繼續推進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發展是我國應對‘白髮浪潮’的必然選擇,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建立稅收遞延優惠和直接補貼相結合的制度模式。”他提出,要改造稅延養老產品,提高參保人繳費水平,簡化稅延抵扣業務流程,努力讓政策紅利得到最大程度釋放。
保險公司還有多大機會
雖然稅延養老保險面臨諸多問題,但對保險公司來說仍然是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機會領域。當下已經形成的共識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作為第一支柱,幾乎承擔了全部養老責任,面臨較為嚴重的可持續發展壓力,亟待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發展第二、第三養老支柱來平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執行去年出台的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政策。這有利於保險業在養老第三支柱建設中獲得更大的空間,如果能進一步發展稅延養老保險,機遇更是顯而易見。
如果按此前專業機構的測算,假設稅延養老保險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即使在每月繳費額度1000元、繳納人數3000萬人、參與度50%的情況下,每年也將新增1800億元的保費。這種增量發展空間給保險機構帶來的將是持續而穩定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