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據法制日報報道,301起,超過800人。這是2019年國內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例數和受害人數。
前不久,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和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共同發布了這一數據。然而,由於諸多因素,性侵兒童案例難以全部被公開報道和統計,上述數據僅為實際發生案例的冰山一角。國內版“N號房”兒童色情網站事件、上海幼兒園男教師涉嫌猥褻女童、企業高管涉嫌性侵未成年養女……近年陸續發生的多起性侵兒童案件,再次引發社會公眾對兒童性侵問題的強烈關注。
從立法到司法保護,從學校、家庭教育到社會預防機制,目前,對於兒童性侵問題,國家及相關部門已出台諸多政策法規,初步形成預防兒童性侵害的社會機制。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呼籲,要完善促進兒童防性侵機制建設,使之形成一個綜合的社會全鏈條治理過程,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將防性侵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提高性同意年齡,保障兒童權益最大化。
提高農村兒童防性侵意識
兩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披露,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中,發生在城市地區的高於農村地區。這不僅說明城市兒童和農村兒童均有被性侵的風險,更說明受觀念認知、司法完善程度、媒介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農村地區兒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發現,更難進入司法程序。
這種判斷與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的調查結論一致。2019年,趙皖平調研的腳步遍及10多個省,尤其是到一些偏遠山區,他感覺在農村山區對於兒童性侵的認識還處於比較模糊的狀態。
“由於傳統思維和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一些家庭不願意報案。報案的數量少,立案的數量肯定相應就會少。”趙皖平呼籲,應該對農村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給予更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