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http://www.CRNTT.tw   2020-06-02 11:55:17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據農民日報報道,作者: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二級巡視員 楊春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 王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創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有效舉措,是提升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撐。我國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表明,各種無接觸、不見面、不集聚的“雲服務”,為農村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可以預見,農民對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農業農村服務領域的需求將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結合國家“新基建”計畫,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將極大地優化農村教育、醫藥衛生、就業、社保等民生領域各類資源,並在提升運行效率層面釋放更大空間,打通服務農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創新鄉村治理的客觀要求。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准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信息化為創新鄉村治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於吸引公眾參與、加強農村民主治理有很大助益,將助推鄉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轉型。通過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服務軟件、促進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吸引人們實時便捷表達意見建議、參與民主決策,符合我國村莊變遷和人口結構演變特征,契合創新鄉村治理趨勢。實踐證明,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聯姻,在助力保障農村民生需求的同時,也在助力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有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抓手。3月份開通的全國農業農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服務平台,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聚焦疫情防控、春耕備耕、主副食品保供等重點、難點和堵點,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障農產品供應鏈暢通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未來,結合5G、AI、區塊鏈、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通過構建“省-市-縣-鄉-村”多級遠程公共服務體系,將為公共服務領域帶來低網絡延遲和高智能化的應用。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可以創新應用場景,提供智慧、精准的解決方案(如,應急醫療保障、遠程危重患者急救、日常醫療巡診、移動醫療示教;各級黨委政府應急指揮調度、基層部署與防控、數據采集加工篩選整合等全過程管理;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等),增強農村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反應和救援能力,並為農村公共服務現代化帶來深刻的變革。

  農村公共服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下鄉的有效途徑。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通過網絡、手機等信息化設施,可以實現資源的均等共享、雙向聯動,推動各類優質資源和力量進一步下沉,為農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種便利。可以說,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彌合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提供了一條捷徑。例如,通過網絡技術實現的教育模式變革,可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推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同時還可以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支撐全民學習、終身教育;構建網絡協同的幫扶模式,專家在線答疑,不但可以遠程直接指導農民解決問題,還可以推動科研資源共享與跨地區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方式轉變;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將滿足農村多元服務需求,推動醫療救治向健康服務轉變;通過構建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開發適合邊遠地區特點和需求的移動應用,將有利於扶貧跟蹤監測與評估,從而鞏固扶貧成果。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將為農村公共服務提供更為豐富的表現手法,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下沉下鄉,實現城鄉公共服務有差別、無差距。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