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譚偉恩:北京對美國戰略屬性有兩大可能
http://www.CRNTT.tw   2020-05-29 00:21:41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5月29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中對抗下的台灣立場,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中對抗升溫,台灣必須考量到地緣因素中的“鄰近性”,並盡可能釐清北京採取何種戰略立場與美國互動,選邊是必然的,但過度傾向任何一方對台灣是不利的。學界目前主要從兩大可能性來研判北京對美國採取的戰略屬性。

  譚偉恩,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為現實主義理論、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合作暨全球治理。

  台灣如何因應當前美中兩強的競爭激化?譚偉恩表示,美中之間的競合式互動,從2018年4月的貿易戰開始,正式走向“競大於合”的趨勢,而此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全球擴散,又將雙方的競爭程度進一步升級,形成貿易、科技、金融、政治、軍事各面向的對抗,台灣在兩強較勁之間必須審慎應對,險中求穩,危裡求生。

  譚偉恩指出,台灣在選邊或表態立場之前,宜先盡可能釐清北京對美採取的戰略屬性為何,學界目前主要是從兩大可能性來研判。第一“中國在模仿美國二戰後壯大的過程,並以挑戰和取代美國為目標”,第二“中國沒有稱霸的打算,依舊以美式的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為主要行為依據,但會與美國競爭盟友,並持續發展本身的政經影響力。”

  譚偉恩表示,如果假定中國是第一種,也就是模仿美國二戰結束後從北美地區及西半球建立區域霸權地位,並逐漸將影響力投射到全球,最終成為目前的世界級霸權。那麼中國最終取代美國的威脅性,還有挑戰既存世界秩序的風險,不僅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傷害,也對台灣的安全衝擊甚大。

  美國官方目前多數的意見是認為,中國想要稱霸的可能性很高,譚偉恩指出,北京從2014到2018年非常積極的建立自己的大海軍、強調“中國製造2025”、發展5G資訊科技等等,均展現出對於政經議題制高點的爭奪意圖,也讓美國認為,中國有意自區域開始稱霸,並且劍指美國建立的自由國際秩序。

  在這樣的研判下,美國的各種反制措施自然就接踵而來,而台灣在面對中國可能稱霸且不排除遭中國武力併吞的情況下,選擇親美路線自然是合情且合理的選擇。

  不過,若中國志不在稱霸,也就是沒有想取代美國,譚偉恩認為,那中國可能只是因為經濟起飛,外匯存底增加、基礎建設優化、國家整體邁向現代化,而自然而然產生的需求。這些需求讓中國開始建立以自己為軸心的盟友關係,或是可能與美國競爭盟友,同時不斷投射自己的政經影響力。在這樣的劇本裡,台灣如果過度親美,等於是沒有給自己保留迴旋的空間,並不是最理性的選擇。

  以南韓為例,譚偉恩表示,過去南韓從韓戰以來,接受美援、美國駐軍,的確與美國走得很近,可是在前總統朴槿惠或現任總統文在寅時期,南韓其實也與中國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中韓雙方也有簽訂FTA。所以,親美的國家不一定就要反中或抗中。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