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陳以信。(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5月13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陳以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現在美中之間已從“合作大於競爭”變成“競爭大於合作”的模式,但雙方是多面向、多維度、不斷重覆在互動的大國關係,所以雙方若要發生全面斷裂或全面脫勾、這個世界重回兩極的體系,不論是生產鏈或是就國際局勢來說,都有實際上不可行、不可能的地方。
陳以信1972年生,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展研究學碩士、經濟學博士。曾任國民黨發言人、總統府發言人,英國劍橋大學新興強權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
外界擔心美中對抗日益升高,雙方很可能爆發衝突,甚至是軍事衝突。
陳以信表示,現在美中之間,確實是從“合作大於競爭”變成“競爭大於合作”的模式,這個“競爭”會競爭到什麼程度?是局部或是全面的?從政治、經濟會不會上綱到軍事?現在去判斷都還太早。
他指出,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是多面向、多維度、不斷重覆在互動的大國關係,如果說雙方要發生全面的斷裂或者全面脫勾,然後這個世界重回兩極的體系,在目前不管是生產鏈或是就國際局勢來說,都有實際上不可行、不可能的地方。
他說,美國有他自己各種國內因素的考慮,也有他地緣政治、地緣經濟上的考慮,所以繼續跟中國大陸採取各方面高對抗、高競爭的態勢是可以預期的,可是如果要藉此導向說美中之間會轉成全面對抗,甚至軍事上的衝突,目前都還言之過早。
外界認為特朗普為爭取年底大選連任,找中國大陸予以怪罪、甚至發生衝突,藉以擺脫他防疫不力及美國內部不利的民調?
他表示,他不願對特朗普的政治動機做過度的揣測,但美國的政治動作,一定會考慮到國內的壓力,以及國際的壓力。
外界憂心“修昔底德陷阱”必將發生,新舊強權終須一戰?
陳以信表示,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阿利森 (Graham Allison)提出這樣的看法,但他的論證裡也不是每一個案子、每一個大國競爭,或者新興強權與既定強權之間都一定會發生戰爭;他也只是說明這樣陷阱的存在,然後提出對抗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代表未來美國與中國大陸必然走向一戰。
他認為,這個問題不論是美國,世界各很多的學者也都在熱烈討論,權力之間的衝突與摩擦,這是已經存在的,現在在軍事安全方面,在南海就是一個指標,但要發生戰爭有實際的困難,因為在經濟及全球公共衛生的議題上需要全面的溝通,尤其在全球疫情的管控上,是沒有脫勾的可能。
他說,雖然美中彼此更加的怪罪對方帶來疫情或擴大蔓延這種災害,但是從另一個角度,雙方也應該會有更大的體認,就是防止疫情的擴散、維護未來全球共同的衛生與健康上,美中彼此之間都會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相信疫情之後如何共同防範下一個階段的公共衛生,全世界會更需要一致性的行動。
他強調,這個更加一致性的行動,會對美國與中國大陸都形成更大的壓力與要求,所以美中兩國勢必沒有辦法完全的脫勾、而且勢必在公共衛生方面會有更大的、需要相互的合作空間。
他舉例,疫苗的開發,實驗、病毒的變化,彼此訊息的傳遞,再來是疫苗的生產、推廣,彼此之間對公共衛生、邊境的管制、隨著經濟互動的配合、影響等,這些都是全球性一致的行動,已經沒有辦法分區域與地域,所以未來擴大合作只會更加需要與配合,因為一旦造成破口,各國彼此之間都會變成最大的受害者,這個是很明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