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強監管”推進資本市場“補短板”
http://www.CRNTT.tw   2020-05-11 08:59:51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受到監管部門的查處,中概股瑞幸咖啡自曝的巨額財務造假震驚全球市場,上市公司造假行為引發中央高度關注,5月4號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明確提出要“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嚴厲的措辭背後,是繼新《證券法》正式實施,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之後,資本市場“強監管”將進一步加速。

  資本市場是中國金融體系發展中的短板

  中國網發表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文章表示,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金融深化進程持續推進,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以及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中國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相比,中國資本市場仍然是金融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短板。

  根據易綱行長在最近發表的《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一文中的測算,從2007年到2018年的11年間,中國金融資產總規模增長了3.54倍,金融資產與GDP之比從588.9%增長到785.5%;在金融資產結構上,貸款餘額與GDP之比從100.5%上升到176.7%,而股票市值與GDP之比則從120.1%大幅下降到了44.6%,貸款餘額與股票市值之比從83.7%逆轉為396.2%,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不斷弱化,直接融資占比不升反降,社會融資結構加劇扭曲,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和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此外,相對於中國宏觀經濟的長期穩定,資本市場波動卻異常激烈,近30年的發展進程中頻頻發生“股災”,個股“爆雷”事件更是層出不窮。資本市場本應作為管理風險和有效分散風險的場所,卻成為需要重點防範的金融風險“源頭”。中國資本市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者群體,投資者隊伍達到1.5億人,其中95%以上為中小投資者。資本市場每一次“爆雷”、“股災”,所損失的不僅僅是中小投資者的當前收益,從長遠看更是損害了中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整體的信任和信心,還損害了中國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辯證看待“強監管”與“快發展”

  文章稱,相對於歐美國家經過百餘年發展的成熟資本市場,中國仍屬於資本市場的初級階段,滬、深兩大交易所發展歷史都還不到三十年,正邁開大步加快追趕紐交所、納斯達克、倫敦交易所等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在“做大做強資本市場”“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等宏偉目標的指引下,放鬆市場監管“放水養魚”,“重發展、輕監管”,就或明或暗地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指導方針”了。

  例如,國內上市公司業績造假動輒數以億計、十億計,被曝光後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也是天文數字,而直到2020年3月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之前,市場監管者對相關責任人員的頂格處罰卻只有區區30萬元!

  哈耶克在其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裡寫到,“通往地獄之路,通常都是由通往天堂的美好願望鋪就的”。“放水養魚”策略不僅不會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大踏步發展,而且還很可能損害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特別是,在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總規模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深入分析和辯證看待資本市場“強監管”與“快發展”之間的關係,讓中國資本市場“快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建立在“強監管”和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的牢固基礎之上。

  從發達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強監管”可以有效推進優勝劣汰,實現上市公司“良幣驅逐劣幣”,提升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功能。例如,納斯達克在1985年初擁有4097家上市公司,而2019年底只剩3140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了456家外國企業。三十餘年間,納斯達克退市企業累計超過1萬家,其中有相當大比例是因為業績大幅下滑或業績造假被曝光;於此同時,新上市企業累計也超過1萬家,納斯達克通過推進上市公司持續“新陳代謝”催生了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臉書、特斯拉等一批世界級科技領軍企業。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