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搶熱點式的造網紅,出現過不知凡幾,但往往泡沫散去得也快。比如前段時間的“沈大師”,更久之前的“犀利哥”,一時之間風光無兩,後來都近乎銷聲匿跡。這倒不是貶低這些“網紅”的職業發展,而這實在是獵奇式營銷的共性:以違背常識的面貌,製造汹湧而短暫的流量變現。當然常識與理智的力量終究是長久且有韌性的,新鮮感一過,就只能快速收場,留下淺薄化與娛樂化的一地雞毛。同時,製造話題的操盤手,也開始尋找下一個熱點了。
快節奏的網紅營銷不是不可以,只不過當它加諸一位刑滿釋放人員,還是該謹慎些。就從周某的個人經歷看,是可以有一些嚴肅的追問,做一些厚重話題的探討,現在看都有被營銷套路碾平的傾向,變成一個單薄的娛樂符號。我們希望周某人生獲得新的轉機,也希望這個機遇,能與反省、耕耘、理智的常識相匹配,而非衍生出更多的光怪陸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