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http://www.CRNTT.tw   2020-04-14 08:56:37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國打響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綜合國力更加強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但是,經濟發展並不會必然帶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由於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種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全民健康問題,經濟發展的“紅利”就會減弱,社會穩定也會遭受影響。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壓艙石”。擁有健康的人民,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今天,人民群眾追求健康的願望更加迫切。然而,健康如同陽光和空氣一樣,擁有時不覺可貴,失去時才知無價。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沒有人民的健康、沒有人的全面發展,發展還有什麼意義?因此,全民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石。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變速器”。全民健康是影響全面小康的一個變量。健康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雙向的,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負向的。如果全民健康水平較低,就會阻礙經濟發展;如果全民健康水平較高,就會推動經濟發展。健康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一增一減”:“一增”就是通過延長健康預期壽命,促進經濟發展加速;“一減”就是通過降低疾病負擔,避免經濟發展降速。只有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將“人口紅利”轉化為“健康紅利”,才能為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科學有效應對複雜健康影響因素的挑戰,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但這種衝擊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也不會影響脫貧攻堅整體進程。要想拔“窮根”,必先除“病根”。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我們仍須加大貧困地區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力度,精准施策,對症下藥,“靶向”治療,不斷提高健康扶貧實效,讓因病致貧家庭病有所醫,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健康是最容易得到的財富,也是最容易失去的財富。新冠肺炎疫情終將過去,但未知的傳染病疫情隨時可能襲來,必須警鐘長鳴、嚴加防範,絕不能麻痹大意。我們應慎終如始,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未來一段時期,我們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個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經此抗疫鬥爭,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樹立大健康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讓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白劍峰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