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補缺地方財政收入 加速國企混改正當時
http://www.CRNTT.tw   2020-03-11 08:44:42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最近,伴隨著復工複產的浪潮,國企混改的“菜單”,扎堆出現在地方國資部門的日程表裡。3月5日召開的2020年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暨黨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就2020 年上海國資國企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其中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適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二次混改”等內容引發關注。

  時代周報發表財經專欄作家鄧海建文章表示,國企混改的路徑與方向,這些年已經有了汗牛充棟的闡述與解讀。說千道萬,無非四個字,“混好改活”。最終的目的,是在構建現代企業治理體系的前提下,讓國企靠創新與競爭過上好日子。但如果置於疫期經濟語境之下,“補缺地方財政收入”的即期功能,就顯得尤為可圈可點。

  文章分析,數據是最硬核的說理。以天津市為例,由混改等國資經營帶來的非稅收入,已占地方財政收入的近1/3;在去年省一級財政收入比上年下降10%的背景下,吉林省的縣(市)一級財政收入則保持了正增長,究其原因,混改為主。

  混改對地方財政的補位效用,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從短期收益來看,社會資本入股,可以增加大量財政可用資金;長期而言,“混好改活”之後,每年大量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或能得以優化並提升。2020 年國企改革進入由點到面全面鋪開、各項政策不斷落地的加速階段,今年自然也成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關鍵之年。

  從補缺財政收入來看,疫情之下,地方政府對國企混改當有更剛需的推進熱情。一方面,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尚不明朗,但不少機構紛紛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於此之下,微觀企業是到了刮骨療毒、涅槃求生的轉折期。不少沉屙累累的國企,已經沒有了猶豫與拒絕改革的窗口時間。

  另一方面,為對衝疫情對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減稅減費的力度只會大不會小。去年中國出台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遠超2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2%。在此基礎之上,要想不擴大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維持財政收支相對平衡,除了行政部門“過緊日子”之外,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努力增加非稅收入等自然成為各家的必選項。

  簡言之,疫情在短期內起碼會給地方財政帶來不小壓力,尤其是地產及第三產業的影響更甚、更直接,這個時候,即便從解燃眉之急的角度來看,加速國企混改也會成為地方政府的不二之選。因此,眼下各地“開足馬力”“用足尺度”的混改項目,顯然有疫情局勢的倒逼之力。

  文章指出,不過,國企混改的旨歸,當然不是為地方財政應急。越是著急,越要恪守底線,唯其如此,混改才不至於成為一錘子買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國企混改的步子還是要快些、再快些,如果能兼顧企業發展與財政增收,疫情倒逼也未必就是多大的壞事。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