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衝擊下的經濟走勢與政策選擇
http://www.CRNTT.tw   2020-03-10 09:13:30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開始逐漸浮現。對內主要集中在復工進程以及如何解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對外需要穩固中國在世界供應鏈中的地位,提振出口,維持現有的貿易規模。近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譚小芬接受《理論周刊》專訪,他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應急管理項目“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研究時,專門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消費結構性增長但總量下降

  《金融時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正值春節期間,交通、餐飲、文娛等行業受到的衝擊較大。在您看來,這對消費領域會帶來哪些影響?

  譚小芬:從行業上看,在餐飲住宿、旅遊、交通出行、娛樂休閑行業的消費下降幅度較大,但醫療衛生、遊戲、線上教育等行業的上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彌補。不可否認,整體而言,結構性的增長難以彌補整體的下降。尤其是在資本品消費諸如房地產、汽車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推遲:2020年1月汽車零售同比下滑21.5%,2月上旬的汽車零售市場銷量同比下降92%。中國乘聯會估計2月的整體銷售將要同比下降百分之三十以上。

  居民的消費受可支配收入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居民尤其是供職於中小企業的低收入人群,由於難以開工,可支配收入呈下降態勢。我國的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城鎮勞動就業,而由可支配收入下降導致的消費下降不僅對當前的消費有一定影響,而且會進一步影響到居民未來的非必需品消費。對標“非典”疫情的消費下降程度,疫情當月的社會零售規模增速下降了5%,由9.3%降至4.3%。2019年1至2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2%,相比2003年的網購規模,我國現在的網上實物消費占總消費的20%左右,對線下消費形成一定的對衝。因此預計消費將降低3.5%~4%左右。

  投資增長靠基建企穩

  《金融時報》記者:那麼,投資領域受到衝擊是否會小一些?

  譚小芬:從總體上看,投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小於消費,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基建的發力程度。從投資的分項看,製造業投資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大。全國各地的返工進程不一。但製造業要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主要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全產業鏈的復工進程。製造業投資的特點在於需要協調上游的供給、下游的需求以及物流的暢通。由於疫情在各個地區擴散的程度不一,各地的復工時間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目前疫情情況最嚴峻的湖北地區,13個城市全面封城,應是全國復工最晚地區。湖北是我國重要的汽車、化學肥料(氮、磷、鉀)、布匹及油料生產地,其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均超過8%。此外,湖北省也是重要的建材原料產地,其水泥和生鐵產量占全國比重均超過4%。二是停工天數對產值的影響。樂觀估計三月中旬全面復工,停工天數(以工作日計算)在25天到30天左右。這些產值如何在接下來生產中趕工彌補,是製造業全行業面臨的問題。同時在停工期間,廠房的租金、必要人員的開支、庫存的倉儲費用會衝擊全年的工業利潤。2019年1、2月份的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5.9%,預計由於停工帶來的損失以及醫藥衛生等相關產業的提前復工形成一定程度的對衝,製造業投資一季度同比會下降1%到2%左右,下半年復甦可能性較大。

  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新開工的項目推遲復工可能導致房地產開發投資形勢嚴峻。參考2019年的情況來看,2020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中的土地購置費用支出趨於縮減、建安工程和工具購置面臨減少、在建項目以及新開工面積停工會導致房地產投資整體下降。三者分別占房地產開發資金的29%、66%、4.8%,同時新開工面積約占5.5%。據估算,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合計將下降38%左右的水平,對GDP的拖累0.1%到0.2%的水平。

  相較製造業投資與房地產投資,基建在第一季度應當發揮企穩經濟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加4.3%,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目前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地方債務累計達到1.8萬億元,同比增長30%。這部分資金一部分將用於疫情中小企業紓困;另一部分將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疫情中暴露出我國的公共衛生治理體制與醫療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靠地方政府的投入來得到改善。

  出口需警惕產業鏈外移壓力

  《金融時報》記者:中國當前在全球處於重要的供應鏈地位。全球從中國進口、用於再出口的中間產品大幅增長,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日益加強。這一突發事件對今年的出口形勢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譚小芬:我國當前的出口情況並不樂觀。全球目前有一百多個國家對我國人員流動實行完全管制或有限管制。從數據上看,我國的進出口航運走弱趨勢較為明顯,當前中國出口集裝箱指數全月環比增速收窄,周環比增速為負。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2月大幅回落至425,月同比下降7%。2019年全年的出口總額增長5%,對GDP的貢獻率為11%,一季度作為出口強勢季度,出口對GDP累計同比貢獻率達到19%,支撐了1.23%的GDP。但受國內工業上游生產難以開工的影響,出口降低的外溢效應會導致國外中間產品供應鏈發生變化,從而可能進一步影響到我國部分的中間產品生產。除貿易的出口之外,服務的出口預計會受到大面積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疫情定性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疫情過去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來華旅遊與出口的比例將有大幅下降。2016至2018年旅遊出口金額平均在410億美元左右,按照平均值推算,2020年在旅遊業上的損失將在100到200億美元左右。

  出口的大幅回落對經濟的短期拖累已成定勢,但仍需要警惕產業鏈的外移壓力帶來的二次衝擊。每年一季度末與二季度初是PMI訂單下單的高峰期,三月的疫情走勢將對全年的出口狀況產生重要影響。疫情的走勢將決定出口的供應鏈是否會產生轉移。目前受供應減少遭到衝擊較大的行業包括家居用品、高科技零部件、紡織服裝等。從中國大陸進口中間品占比較高的產業鏈下游國家包括越南、韓國、日本、美國等,這些國家從中國進口中間品均超過30%。如果出口企業的復工超過三月底,那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重塑風險較大。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