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疫情衝擊,還需深化供給側改革
http://www.CRNTT.tw   2020-03-10 09:15:06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疫情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形成巨大衝擊,那麼,如何應對這種衝擊?我們認為,根本措施在於,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聚焦包括“緊貨幣、少干預、順周期、降成本、寬管制、鬆財政”在內的十八字方略。

  證券時報發表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韓和元文章分析,“緊貨幣”就是按照現代貨幣主義的經濟主張,實行“單一規則”,將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固定在與潛在的經濟發展速度大體一致的水平上,反對政府的“相機調控決策”。一則,在於控通脹。受疫情影響,不僅消費受到影響,就是生產和投資也受到了嚴重波及,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下降。工人無法復工、工廠無法複產,在這種形勢下,不是產品過剩而是產品供給不足。反觀消費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居民的消費意願並沒有走低,這從近期各地的解封令一下,人們蜂擁而出,市場和餐廳擠滿了消費的人群,可得到部分印證。如果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很可能導致滯脹。

  此外,貨幣政策過於寬鬆還可能導致脫實向虛。凱恩斯認為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隨利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的需求,它與利率成負相關關係,利率上升,需求減少;反之,則投機動機貨幣需求增加。他進一步指出,當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時,市場就會產生未來利率上升的預期,這樣,貨幣的投機需求就會達到無窮大,這時,無論中央銀行供應多少貨幣,都會被相應的投機需求所吸收。更為重要的是,誠如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所指的,資產價格的上漲,為投資家帶來了億萬的財富。這是流量收入遠不能相比的巨大財富,這就不免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發生混亂。汗流浹背、辛勤勞動的所得,遠遠不如金錢遊戲帶來的利益,這自然對勞動積極性產生極壞的影響。事實上,對於企業也是如此——如果金融收益大大超出主業收益,誰還會認真地去對待研發等正常的經營活動呢?如此一來,就自然地出現了Epstein所憂心的那一幕:在微觀經濟層面上,企業過度金融化,即非金融企業增加金融資產投資,而減少生產性投資的現象。也就是說,經濟活動中,之所以會出現脫實向虛這一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利率過低,放縱了貨幣需求中的投機性需求。從某種程度而言,“緊貨幣”事實上就是在積極穩妥去杠杆,是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少干預、順周期”就是指,需要政府降低逆經濟周期干預的頻次,通過順周期的“衰退”,來激活創造性毀滅機制,實現大創新,並以此來提升技術的進步。這種“衰退”,其本質就是通過市場化手段進行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其本質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項工作任務中的“去產能”。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