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創建新時代國有經濟制度體系
http://www.CRNTT.tw   2020-01-08 09:11:12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回答了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做出了重要發展和深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國有經濟制度體系的建設與創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創新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天佳文章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對其他領域制度建設及國家治理效能有重要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重大經濟制度創新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二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著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需要,把這三項制度並列,都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出了新概括,對中國經濟制度屬性和經濟發展方式做出了重大理論創新,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基本經濟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圖譜

  文章分析,仔細梳理《決定》中“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部分的闡述,可以發掘中國經濟制度體系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圖譜”——“三個基本原則”和“一個發展模型”。

  三個基本原則。在所有制方面,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力調整所有制結構,促進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健康發展。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彰顯出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所有制主體平等原則”。

  在分配制度方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同時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強化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彰顯出對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的價值同等對待,尊重和保護各類要素投入和貢獻獲得應得回報的“要素平等原則”。

  在資源配置方式方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要素配置、科技創新等機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彰顯出將公平競爭作為市場經濟的核心,確保所有市場主體都能獲得公平競爭權利的“公平競爭原則”。

  一個發展模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經濟社會形勢日趨複雜。國際方面,全球化規則面臨重構。國內方面,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明顯,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增大。未來30年,中國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方向和路徑何在?《決定》勾畫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崛起經濟發展模型——多維發展範式,由兩個維度和四個參量組成。一是時間維度,包含改革和創新兩個參量。改革,是破除已有的障礙、修正發現的錯誤,目的是激活存量;創新,是突破現有的框架、創造未來的動能,目的是釋放增量。兩者都需要時間成本,用時間來換空間。二是空間維度,包含開放和協調兩個參量。開放,是從商品、要素、制度等全方位,提高中國與全球經濟互動的廣度和深度。協調,是從產業、區域、城鄉等多層次,優化經濟與社會活動的空間布局。對中國而言,開放和協調,既是改革,也是創新。與時間維度不同的是,開放與協調旨在用空間來換時間,作用是推動甚至倒逼改革和創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