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興文化產品,“炒”需有度
http://www.CRNTT.tw   2019-12-08 10:59:06
 

  在市場規模逐年上漲的背後,炒鞋逐漸有了典型的期貨投資色彩。近日,22歲的鞋商劉柄醯被曝出因為炒鞋欠款一千多萬,被警方拘留一個月,“炒鞋”的風險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

  隨著“炒鞋”成為風口,黃牛、資本等因素大量湧入市場,影響球鞋價格的因素已經不只是單純的供需關係。

  據劉柄醯介紹,鞋販子們都聚集在幾個炒鞋平台,選定某個鞋款後將其買空,造成“一鞋難求”的爆款假象,在潮鞋圈製造出話題後,再伺機高價出手。人為炒作使球鞋市場出現大量泡沫。

  “炒鞋”的需求也催生了專門交易平台的出現。在“毒”“Nice”“Goat”等球鞋交易平台上,傳統的球鞋現貨交易實現了完全虛擬化,變成類似股票市場的交易模式,催生隱形交易風險。

  日前,“Nice”平台發布公告,稱部分商品“閃購”價格出現不合理波動,以少量用戶惡意哄抬價格為由,封禁68名用戶,使平台用戶利益受損,引發用戶不滿。平台的種種不規範行為成為公眾關注重點。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缺乏監管,許多炒鞋平台亂象頻出——用戶只能充值不能提現,平台涉嫌非法集資;平台違規封禁用戶,違規扣除保證金,侵害買家權益等等。

  此外,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介入球鞋交易平台,為其提供分期付款,極大降低了參與炒鞋市場交易的資金門檻,也讓更多的黃牛和杠杆資本湧入市場。這些金融手段和創新工具的運用,逐漸將炒鞋交易變成了投機行為。

  針對目前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的現狀,10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指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務,杠杆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對“炒鞋”背後潛在的金融風險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防止“炒鞋”亂象事態蔓延。

  “杠杆、期貨、證券化,進一步放大了市場的交易規模和流動性,也放大了參與者的風險。”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表示,“國家對金融化的操作平台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和資格審查等要求。而目前這些把鞋證券化的平台,由於是新興事物,並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很容易造成金融風險。”

  (來源:光明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