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郭一鳴:維港看雲 珍惜新聞界形象
http://www.CRNTT.tw   2019-11-08 11:26:20
警方記者會上,記者採訪應有專業操守(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資深媒體人郭一鳴8日在大公報發表文章說,六家媒體機構的前線記者日前出席警方記者會時,戴上頭盔一字排開在頭上展示抗議警方的標語,警方公共關係科人員要求該六名記者除下標語未獲理會,又要求他們離開,以免影響記者會進行,這幾名記者拒絕合作,結果警方被迫宣布取消記者會。當日有報館記者打電話採訪,我明確表示,這幾名記者的做法並不恰當,作為個人,對政府對警隊或有不同看法,但出席記者會是代表媒體機構,將表達個人不滿與記者採訪混為一談,有違客觀中立的原則,也影響到其他媒體同行無法採訪記者會,實際上是損害了公眾知情權。而在上周,一名女記者大聲打斷警方記招,宣讀聲明“譴責警方”,擾攘一番。

  文章說,一而再有記者將警方記者會變成抗議場所,之前更有人在特首記招口出惡言,作為在新聞界打滾多年的資深行家,實在看不過眼,曾任職多家媒體的K兄慨嘆,香港新聞界前輩多年努力建立的專業形象,就這樣被年輕一代摧毀。某次飯局上,一班行家談及媒體生態質素令人擔憂,C哥歸咎於近年社會上將“新聞記者”和“傳媒人”混為一談,“我們新聞界是有專業操守,一條新聞由採訪到出街有規有矩,而傳媒的範疇很廣,拍電影電視劇、拍廣告都可稱為傳媒人,兩者怎可以混為一談?”C哥愈說愈勞氣。

  C哥的話有道理。老派新聞人,即使不是念新聞系科班出身,一入行都知道新聞界是有專業操守、有規有矩,例如對獨家新聞如何確認、對有爭議的內容如何平衡報道、新聞報道和分析評論如何分開處理、如何保護消息來源等等,都有制度化、規模化的運作流程,前線記者、坐堂編輯、採編主管到老總,各司其職,正是這套新聞守則,奠定新聞界公信力的基礎。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投身新聞界,不僅是為一個飯碗,更是認同新聞界為民發聲、客觀中立的理念。香港新聞界多年來在滿足本港社會大眾知情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聞人亦以自己作為第四權一分子為傲。

  但隨著近年網絡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網絡媒體、社交媒體成為年輕人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傳統新聞媒體電視台、報紙、電台等的影響力逐漸走下坡,而新聞界的傳統精神、理念和原則也受到嚴重衝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網媒特別是自媒體可以直接發布信息,可以與朋友、粉絲互動,在FB上發一張圖片、一段視頻、錄幾句話、寫幾個字,基本上是零門檻。雖然FB的註冊名字可能是假的,但任何人發布的信息卻可能被當作“新聞”廣為轉發流傳。重點是,粉絲不同於普通讀者或受眾,不在乎真假,只要“啱聽”。新聞人視真實為生命,而網紅只關心“LIKE”和流量。擁有五千萬粉絲的特朗普經常在推特上直斥CNN、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的報道是FAKE NEWS,他的粉絲寧願相信他也不相信CNN和紐約時報。

  文章說,網媒、社交網體徹底改變全社會的話語權體系、改變媒體行業的生態,也改變社會大眾對媒體和媒體人,包括新聞人的觀感。香港特區政府或許沒有意識到這些改變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後果,在兩年前將網媒列為政府認可媒體,除了有合法註冊之外,只要有一名記者和一名編輯、周一至五有更新網上新聞內容,便符合網媒的定義,可出席官方記者會。此例一開,表面上是對大小媒體、不同媒體一視同仁,實際上是對新聞專業的不尊重。結果是,在近幾個月的“修例風波”中湧現大量胸口掛“記者”牌的人士,當中不少是網媒記者,甚至是沒有受僱任何媒體的“自由記者”,而這些“記者”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議員助理、教師、學生、政黨辦事處職員等等,即使他們當中有的人可能並不具備新聞人的素養,不知社會公器為何物,但同樣頭上有新聞自由的光環,一次次舉起相機站在警隊與暴力示威者之間。

  毫無疑問,新聞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值價,全社會都應當尊重和珍惜,但如此重要和寶貴的新聞自由,從業員卻幾乎沒有門檻,難免會令人覺得記者證“不值錢”,這種情形終究對整個社會弊大於利,至於如何改變這種現象,關鍵還是要靠業界共同努力。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