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 加強宏觀政策有效協調
http://www.CRNTT.tw   2019-11-05 09:00:21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美聯儲年內第三次降息如期而至。北京時間10月31日凌晨,美聯儲宣布,下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至1.50%~1.75%。美聯儲當天發表的聲明中,删去了此前“將採取適當行動以維持經濟擴張”的表述,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可能是合適的。分析認為,上述言論或許意味著美聯儲給降息按下了“暫停鍵”,美國貨幣政策或進入了觀望階段。

  金融時報發表記者王一彤評論文章分析,美聯儲此次降息,反映出美國宏觀經濟的何種狀態?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的環比折年率為1.9%,雖然略好於預期,但其經濟狀況仍然面臨中長期衰退風險。原因在於,第三季度,由於貿易摩擦,出口對美國GDP的影響減弱;高杠杆率削弱了企業的投資動力,使私人部門投資放緩;同時,私人部門消費作為美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由於企業盈利能力下滑以及薪水增長變慢,消費對增長的邊際支撐作用正在減弱。綜合以上因素,美國經濟可能在中長期陷入衰退,或將更依賴貨幣政策,而美聯儲的政策操作與經濟增長數據之間的關聯也將更加緊密。美聯儲此次降息並不屬於鮑威爾之前所說的“預防性降息”,而是對市場預期、特朗普政府施壓和經濟衰退風險作出的反應。展望明年,如果經濟增長出現明顯下滑,美國貨幣政策有可能進一步寬鬆。

  從全球視角看,隨著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增大,今年以來,除了美國自7月份開啟降息周期以外,全球超過30家央行紛紛降息,“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操作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說,全球經濟迎來了“低利率時代”。而作為發達國家,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重啟了資產購買計畫。我們很難把“低利率時代”的好與壞用黑白分明的方式說清楚,但至少有兩點是可以預見的:首先,多國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使得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的利率水平很低,這使得債務風險不斷上升。過多依賴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可能會使人們過度追求風險,這將打擊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使金融體系更加脆弱,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可能上升。其次,無論哪個國家,貨幣政策都存在零利率下限的制約,不可能無止境的寬鬆下去。面對衰退風險,被迫延續QE以及諸如“負利率”等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將削弱傳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使政策操作空間越來越窄,換句話說,即“降無可降”。並且,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產生的溢出效應,可能會擠壓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

  文章認為,對於中國來說,應該珍視現有的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維護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通過加強各類政策的協調與宏觀審慎監管,避免對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第三季度增長6.0%。相比發達國家,這個增速比較可觀。換言之,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施加給貨幣政策的壓力沒有那麼大,這在客觀上給予了中國貨幣政策一定的正常操作空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曾表示,面對全球降息大潮,中國貨幣政策主要是以我為主,在轉型升級中我們遇到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主要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中國的貨幣政策應當保持定力,堅持穩健的取向。再過幾年,如果哪個國家,特別是哪個主要經濟體還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那麼這樣的經濟體應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也應該是市場所羨慕的地方。

  文章指出,在如今的國際大趨勢下,正常的貨幣政策成了“稀缺資源”。面對衰退壓力,各國過度依賴低利率的貨幣政策無異於服下“包裹蜜糖的毒藥”,實屬無奈之舉。而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是少數還保有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國家。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寶貴空間,努力做好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觀政策的協調,並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打好政策“組合拳”,避免對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並且,我們絕不能放鬆中長期結構性改革的步伐,以深化改革應對結構性、體制性問題,而不是用貨幣政策“包打天下”,把“降准”“降息”當作靈丹妙藥。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中長期依然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在順利推進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同時,不大幅推高債務率,從而保證金融體系的持續安全與穩健運行。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