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競爭壓力應成發展動力
當然,歐洲視角包含全球維度,凸顯多元。中德關係也是如此。兩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民間社會的密切交流讓中德關係成果豐碩。但這種關係越豐富、越多維就越複雜,雙邊關係經受風浪和考驗的能力還需加強。不少中國公眾感覺德國媒體的涉華報道過於負面,有時甚至嚴重脫離實際,試圖以此歪曲中國形象。另外也經常有人告訴我,“中國恐懼症”正在歐洲游蕩。一些歐洲人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了,下一步就是稱霸世界。更有甚者提出,中國是歐洲的制度性對手。
歐洲當然得走自己的路,但這並不意味著歐洲的路是唯一的路。否則,歐洲宣揚的多邊主義又怎能令人誠服?歐洲的古老智慧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各國發展路徑是多樣的。中國堅持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很自然的事,況且實踐已經證明這是正確之路,中國人民的福祉整體上在不斷提升。
正因如此,中國和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應該共同捍衛多邊主義。中德建立了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這首先體現在兩國政治互信上,兩國元首和政府領導人近年來互訪頻繁。
在美國四處挑動貿易摩擦、嚴重損害全球經濟和自由貿易體系的情況下,中國給出的回應是進一步開放市場。我最近調研的在華德資企業均證實,儘管中國市場比以前複雜了,但它們的利潤仍比在其他國家豐厚。截至2018年,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則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
在遠離政治衝突話題的民間交往和社會關係上,中德兩國相互欣賞和吸引。目前,有3.7萬名中國學生在德留學,上千名中國學者在德研究,雙方簽訂了1300多個高校間合作協議。對德國學生而言,中國是歐美之外最大的留學目的國。青年人的選擇是基於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可被視為雙邊關係的晴雨表。
世界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正在破壞世界秩序。中德兩國應攜手捍衛多邊主義。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導致中德之間的競爭壓力有所上升。但競爭不是令人恐懼的原因,而應成為促進共同發展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