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近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表示,將進一步深化醫改,通過穩步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實施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整合區域醫療機構資源、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著力解決“看病難”。通過發展醫療保障體系、完善藥品政策、加強醫院管理著力解決“看病貴”。
新中國成立70年,全體人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成為可能
馬曉偉介紹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較少的投入解決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醫問題,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突出表現在:醫療衛生網絡不斷健全,服務的可及性顯著提高。“我國已經建立了覆蓋城市農村的醫療預防保健三級網,使全體人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成為可能。”馬曉偉說,社會辦醫發展加快。2018年,民營醫院床位占全國總床位超過26%。全國的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數超過99萬個,床位達到840萬張。衛生健康系統人員總數達到了1231萬人,每千人口醫生數達到了2.59人,每千人口的護士數達到了2.94人,超過了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衛生投入不斷提高,群眾看病就醫負擔逐漸減輕。據介紹,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到6.6%。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不斷提高,基本醫保覆蓋人口達到了13億多,參保率穩定在95%。
“我們用比較短的時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6%,進入了一個本世紀最低的水平。”馬曉偉指出。
堅持預防為主,主要疾病得到遏制。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城鄉衛生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實行計畫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乙肝這些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職業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效,通過建立完整的衛生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隊伍和體系,成功地處置了非典、H7N9等重大突發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