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把握農村三產融合新特點
http://www.CRNTT.tw   2019-08-30 08:23:50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新時期“三農”形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人民日報發表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萬寶瑞文章分析,近年來,中國農村發展動能加快轉換,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農業與信息、旅遊、文化、康養、餐飲等產業融合越來越明顯,農業產業鏈延長,進入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具有以下幾個新特點:

  市場形態發生變化。互聯網把中國農村多而散的農戶生產集聚起來形成規模效應,產品銷售的市場形態形成了線上線下市場並存的格局。網絡零售不僅改變了農產品的銷售方式,還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互聯網+農業”通過與加工業聯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農業產業發展形成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

  信息技術成為融合發展新動力。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的生產、加工、流通、管理、服務和消費等環節融合,極大提升了技術裝備水平,完善了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培育了經濟新增長點,開發了農業新功能,有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多樣化。隨著一二三產業縱向滲透融合,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模式趨於多樣化。第一類是二元產業融合,包括:一二產業融合,主要是利用工業工程技術、裝備、設施等改造傳統農業,採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式發展高效農業;一三產業融合,主要是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業生產活動開發觀光農業;二三產業融合,主要是通過創意、加工、製作等手段,把農村文化資源轉換為各種形式的產品。第二類是三元產業融合,主要是以一產為基礎向二三產業延伸。如探索“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走生產、加工、經營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路子。龍頭企業與合作社成立公司,組織農戶參與,共同建設集農業新技術應用、農業新成果推廣、農耕文化展示、休閑娛樂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產業。

  利益聯結機制和分配方式發生變化。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把一二三產業緊密融合在一起,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農民不僅從農業生產經營中獲得收益,還借力第二產業科技支持獲得增值效益,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

  開放發展趨勢更加明顯。“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日趨深入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不僅有利於中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農產品供應,而且促進了農業的國際分工與合作。農業產業鏈在更大範圍內布局與重塑,使一二三產業優勢互補、增強合力,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價值鏈,增強中國農業競爭力。

  文章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促進產業興旺。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和滲透,促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農村整合重組生產資源和要素,調整農村產業布局,從而振興鄉村產業,促進產業興旺。二是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開辟農業就業新途徑,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三是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重要抓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能夠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流動,將企業的資金、信息、人才、技術和管理等要素與農業資源在農村優化整合,運用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式發展高效農業,使信息技術與傳統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和消費等環節融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四是縮小城鄉差距。發揮農業多重功能、農村多重價值、農民多重身份的優勢,充分利用二三產業優勢,讓農業真正“跳出農業”“超越農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