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統一觀,有力地和有效地指引中國的漸進和平統一進程。 |
中評社╱題:習近平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的統一觀初探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習近平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的統一觀所包含的新時空觀、新主體觀和新實踐觀,有力地和有效地指引中國的漸進和平統一進程。儘管在中美關係複雜嚴峻的背景下,兩岸仍持續博弈和較量,基本上是大陸的漸進和平統一與台灣的和平抗拒統一進行角力,大陸主觀上既要不忘初心追求統一,又要照顧台灣人民的利益;既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又要促進和平統一;既要兼顧國內發展大局,又要兼顧國際環境大局;既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又要開啟兩岸民主協商;既要與島內各界交流協商,又要與台獨分裂勢力作鬥爭;既要與美國維護雙邊關係大局,又要反對美國打“台灣牌”、干涉中國內政。這就決定了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兩岸關係局面的複雜性嚴峻性、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困難性、與阻撓統一的勢力鬥爭的尖銳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獻,其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都不可估量。這篇高屋建瓴的講話不看一時一地一事,而看大方向大目標大趨勢,對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有高度指導作用。筆者從這篇講話中看到了“五心”——不忘初心、堅定決心、滿懷信心、足夠誠心和極大耐心。更重要的是,這篇講話系統闡述、全面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的統一觀(以下簡稱新統一觀),是他一系列相關重要論述的集成和結晶。本文謹就這一新統一觀做一初步探討,以期引起廣泛深入的討論。
一、新時空觀:以漸進和平統一為取向
中共十九大確定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略。作為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綱領性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闡述了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筆者從中看到的新統一觀思維架構和思想要素之一,首先是新時空觀。這體現在歷史方位、戰略定位、內外通觀等主要維度中,落腳在漸進和平統一的取向上。
(一)歷史方位:把握統一方向主導統一進程
中國共產黨從來都代表中華民族的方向,勇擔中華民族大義,從來都沒有動搖或模糊過大方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責無旁貸,必須領導並實施統一祖國的歷史任務和偉大鬥爭,主導推進祖國統一的歷史進程。新中國建立70年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早已進入新時代,《告台灣同胞書》也已發表40年,祖國統一大業不容置疑地邁進了新的歷史階段。新時代的台灣問題,歷史背景、內外環境、解決途徑都與以往大不一樣。這就決定了新時代必須以新統一觀為指導和遵循。一是要把握好統一方向,二是要主導好統一進程。
1.把握好統一方向
要把握好統一方向,必須處理好民族大義、國家利益、人民意願這三者的關係。民族大義不可逆、國家利益不可輕、人民意願不可違。但這三者歸結到一點,就是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主要靠擔當民族大義的政黨領導和指導,人民的意願要通過黨的意志與智慧來體現和實現,人民則要在党的領導和指導下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不能擔當民族大義,執政黨就會喪失合法性、正當性和制高點,從民族復興的視角看,不忘初心的深意即在於此。
2.主導好統一進程
要主導好統一進程就是要做到有力、有效、有序推進統一進程。有力,是戰略力度,就是採取強有力、高效率的重大舉措,徹底扭轉局面,掌握主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習近平重要講話這一綱領性文獻就是主導未來統一進程的方向盤、風向標和路線圖。有效,是戰略效能,就是要能產生顯著的效應,重大舉措要有集束效應,讓台灣社會有“震動感”,有所打動、痛定思痛,讓大陸人民在台灣問題上有“獲得感”、欣慰感、有信心。有序,是戰略節奏,就是按計畫、有步驟、務實地推進,在空間上注重內外兩個大局的結合點;在時間上抓住歷史機遇期、用好戰略機遇期,合理安排推進統一與國家發展、國家安全、全面治理、和平崛起的協調運作與綜合施策。
(二)內外通觀:統籌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大陸不乏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決心和力量,但之所以呈現出漸進和平統一取向和態勢,是因為發展的階段性、內外環境制約和現實條件限制,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必須達觀和務實,就是要直面現實、因應環境、因勢利導,故應把實現祖國統一的歷史任務與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聯繫在一起,統籌兼顧,設計最符合實際、最合理、最睿智的統一方略。漸進和平統一方略是有力、有效、有序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方略。這已被近年來的時間和事實所證明,還將展現在未來一個時期的對台工作佈局和兩岸關係態勢上。
1.統籌兼顧國內大局
在統籌兼顧國內大局方面,第一是明確首先辦好大陸的事,為解決台灣問題增強實力、奠定基礎、創造條件;第二是不要讓台灣問題成為大陸發展戰略的負資產,不讓它干擾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而要逐漸讓台灣同胞的參與變成大陸發展戰略中的優質資產;第三是大幅度開放台灣同胞登陸,不要增加大陸社會治理的負擔,而要讓它成為改進大陸治理的契機和助推劑;第四是兩岸同胞在大陸融合發展趨向是兩岸人民統一的試驗、兩岸“預統一”的實踐,也是異地統一的實驗,是經過多年探索找到的好辦法、好路子、好模式,有利於逐漸形成人心向統、大勢趨統、行動利統的良好局面。人民的融合是人群先統,就是社會統一和局部統一,也是兩岸之間的預統一或準統一。這最合乎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和趨勢,既符合大陸需要,也可滿足台灣同胞需求。
在大陸發展大局下力爭形成兩岸同胞在大陸融合發展良好局面,既能滿足台灣同胞的需要,又能為大陸群眾所接受,能讓雙方都從其中產生獲得感、成就感和認同感,有利於同胞間的情感紐帶、意志凝聚、願景營造。人心相通是軟統一。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兩岸人民增進心靈契合:雙方要往一處想,才能相向而行。大家一起創造財富、創造價值、創造生活,才能心往一處想、眼往一處看、勁往一處使。“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境界要經過一個融合過程才能達到,經過一個和平的漸進過程,作為和平統一的形式與路徑的協商統一就會有堅實基礎。這樣的局面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很大的努力,這正是漸進和統的邏輯和機理所在。
2.統籌兼顧國際大局
在統籌兼顧國際大局方面,首要目標是為國內發展營造和平環境。百年不遇之世界大變局不意味著中國的現成機遇和友好環境,而是全新複雜環境、國際分化組合、挑戰與機遇並存,更加需要縝密觀察、科學分析、明智決策。既要面對國際戰略格局變化,尤其是對中國不利的情況,又要開展巧妙的國際博弈。我們還不能認定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但努力預防大規模戰爭是必須的、明智的,也是可能的。不管國際格局和形勢多麼嚴峻複雜,和平(非戰)都是我們的首要目標,是最好的兼顧內外大局。把握住歷史機遇期和戰略機遇期,中國依然能實現和平崛起。
統籌兼顧國際大局,就是要把全球格局和世界秩序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祖國統一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國根本利益決定的,也是歷史任務排序決定的。不錯,中美關係是其中的首要關係,而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但與美博弈若不兼顧多方及巧妙利用相關牽制因素,上升中的中方必然會吃虧。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上開展反台獨鬥爭,也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提條件。還要落實好“一帶一路”倡議,發揮它的作用和效益,同時讓它成為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融合發展的新空間、新場域、新渠道。
在國際戰略上,台海可能是美方設下的陷阱,不落入圈套在戰略上是最明智的。從實力對比看,中美實力差距仍很大,正面衝突對中方不利,爭取時間最重要。從國際態勢看,相關國家雖不敵視中國,但很擔心地緣政治環境發生急劇變化,有倒向美國或傾向美國的可能,力爭穩住各方對中方最有利。所以,即使是主觀上真心誠意地推進和平統一進程,也要兼顧諸多國際因素,不能意氣用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