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呼喚2.0升級版
http://www.CRNTT.tw   2019-07-26 07:38:55
 
  呼籲供給側改革2.0版本

  文章指出,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呼籲供給側改革2.0版本。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代表的供給側改革在過去幾年時間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部分政策內容還有改善的空間。供給側改革2.0版本即為,進一步減稅降費,釋放改革紅利,增加中遊行業和下游消費行業的利潤份額。同時,加快建設發達的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比例,為科技創新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供給。從存量上,做好服務製造業、消費行業的政策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增長;從增量上,大力發揮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功能,為大量科技型、技術型企業提供便利的直接融資途徑。因此,我們從學術層面提出的供給側改革2.0版本可以概括為“一促一增”,“一促”即為利用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中游製造業和下游消費行業的穩定;“一增”即為運用強大的資本市場,提供直接融資工具,增加對實體經濟,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

  通過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文章分析,供給側改革1.0版本中的“三去一降一補”,從供給側改革實施前後行業ROE的比較來看,主要是使得上遊行業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上遊行業中的鋼鐵、煤炭、有色、化工、建材等從2016年供給側改革深入實施以來,盈利情況均出現了系統性的提升。我們發現與此同時,中遊行業和下游消費行業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一個可能的解釋為,上遊行業原材料部分漲價之後,這些原材料作為中游製造業的成本部分,侵占了部分原有行業的利潤。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主要通過降低增值稅率和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的形式實現。

  從減稅降費的微觀傳導來看,有利於企業部門更多的專注於實體經濟,更多地投入研發,更多地注重技術進步而不是脫實向虛。由於實體經濟的投資環境不佳,越來越多的非金融企業減少了對生產性資產的投資,而把資本配置在金融資產上,這種行為被學術界稱為金融化。降低企業實際稅負有利於降低企業資本成本,從而促進企業投資增加。減稅對於居民部門的效果也非常明顯,個稅的降低將提升居民消費水平,促進居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因此,減稅降費從企業、居民行為的微觀層面而言,將產生較為明顯正向作用。

  從減稅降費的宏觀傳導來看,在經濟衰退時,減稅政策會減少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積極財政政策效應更加明顯;而在經濟繁榮時,納稅人對稅收負擔敏感度下降。按照我們構建的減稅對經濟增長影響的脈衝響應模型來看,減稅效果最顯著的是企業所得稅,即企業所得稅占GDP 比重每降低1%,未來4至8個季度內GDP 增長率會增加0.09%。企業所得稅減稅對GDP 拉動作用最為明顯,應該成為下一階段減稅政策的主要選擇方向。

  減稅降費中的“費”部分還有很大的降低空間。從稅收結構上看,以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為主體的流轉稅是中國稅收的主要部分,多年來占整個稅收收入的比例都在65%左右。企業所得稅作為直接稅的代表,份額大約在25%左右,其他稅種則分享餘下的10%左右的份額。由於中國政府收入的多元化,在稅收之外的各類費、基金、社保、住房公積金乃至土地出讓金收入等非稅收入的占比過大。除了今年提出的降低社保負擔,減稅降費中的其他“費”部分還有很大的降低空間,這部分也是下一階段減稅降費的重要方向。

  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支持實體經濟

  文章提出,供給側改革2.0版本中的“一增”即為運用強大的資本市場,提供直接融資工具,增加對實體經濟,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幫助對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中國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發展不平衡。隨著債券和股票市場發展,非金融企業的直接融資占比有所提升,但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結構難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金融供給主體,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不足,小微、“三農”、綠色等金融服務短板還有待補齊。更為重要的是,銀行等間接融資的強大不能有效地轉化為對國民經濟關鍵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

  第二,金融機構服務和市場主體需求不平衡。當前產業發展已不單純滿足實體經濟部門融資的需求,還有現金管理、投資交易、財務顧問、保險、證券、基金等多樣化的需求,傳統信貸主導的融資模式已經無法匹配企業多樣化的需求。金融供給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呼籲更高質量和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中長期來看,我們需要構建分層有序、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

  第三,直接融資體系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目前全口徑直接融資規模占社會融資總額的比重,在2007年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由2002年的4.95%上升到11.09%,最近10年基本保持15%左右,而股權融資規模基本在5%左右徘徊,而美國直接融資占整個融資體系的比重則達80%左右。金融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動信用體系建設,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國基於信用體系建設的直接融資體系。

  增加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系列措施即為我們所說的供給側改革2.0版本的“一增”。具體而言,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新股延續常態化發行,以及新三板增量改革政策出台預期增強,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多元,融資獲得感顯著增強。長期來看,積極穩妥推進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券商櫃台交易市場等建設,協同發展場內和場外,公募和私募,股票、債券和期貨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同時,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亟須增加金融供給主體,補齊金融服務短板,為不同經濟群體、經濟層次、不同產業、不同領域的市場主體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小微、“三農”、綠色等領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