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東北地區國企改革 不妨設立國企改革試驗區
http://www.CRNTT.tw   2019-07-09 08:44:43
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階段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國有企業改革。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銀溫泉文章表示,目前,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階段,有必要在東北地區設立國企改革試驗區,允許地方大膽探索,中央給予配套政策支持。國企改革試驗區的建立有助於推動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使國企以改革推動轉型、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和關鍵環節、強化公司治理機制改革、解決企業歷史負擔,同時合理界定政府在國有資本管理中的定位。建立國企改革試驗區既要小心謹慎,又要大膽突破;既要加快推進,又要循序漸進;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又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此外,還要重點把握三個關鍵問題,即必須充分認識改革的根本在於解放思想、必須加強黨對深化國企改革的領導、必須緊緊圍繞國有經濟戰略性布局。

  東北經濟中國企比重不容忽視

  文章稱,近年來,東北振興受到普遍關注。在東北經濟中,國有企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有助於加快東北振興步伐。201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明確把進一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作為新一輪振興東北的戰略重點。

  時至今日,雖然歷經多次改革,東北經濟中國企比重仍然很大。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國有資產在工業企業中的占比分別達45.8%、54.1%和64.7%,遠高於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省份。重點裝備製造業企業大多是國有絕對控股。

  鑒於國企在東北地區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國企自身的種種問題,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過程中,必須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國企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東北國企問題不解決,活力不增強,東北經濟就很難實現振興。目前,東北地區國企分量之所以還那麼重,固然有歷史原因,還有一些現實問題如負擔重等,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認識問題。

  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要啃“硬骨頭”,深化國企改革必須破除利益和思想的樊籬。振興東北,必須改革國企,讓國企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建議在東北地區設立國企改革試驗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公司治理機制為重點,重塑市場主體,激發國企活力和創造力。

  國企改革試驗區有助於深化國企改革

  文章分析,東北地區建立國企改革試驗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主要目的在於提升企業活力和經營效率,打造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高效率的市場主體,培育發展新動能。

  第一,有助於國企以改革推動轉型。

  東北地區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老工業基地的特點突出,二是資源型地區的特點鮮明。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選擇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優先在東北發展。“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工程中,安排在東北的就有56項。以這些重點工程為核心,擴建和改建了原有的一批重工業企業,興建了一批以重型機械為主的大型機械製造企業。因此,東北地區形成了完備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最早、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地區資源總量大、種類多、質量好。如,石油儲量占全國1/2,鐵礦石儲量占全國1/4,油頁岩儲量占全國近70%,森林蓄積量占全國1/3,大興安嶺地區有色金屬等資源儲量也非常豐富。由此形成的資源型地區也很多,如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阜新、大慶等。東北經濟既體現老工業基地的特點,也體現資源型地區的特點。只有通過國企改革試驗區的建立,打破國有企業原有的僵化體制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發展動能,才能推動產業結構轉變,進而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第二,有助於探索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和關鍵環節。

  產權改革是國企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方向。建立國企改革試驗區,有助於加大國企改革步伐。在國企改革試驗區內,由於有更為優惠的政策,可切實有效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解決國有獨資、“一股獨大”問題。使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再是形式上對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而是讓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進入國有企業,推動大型國企實現整體上市,推進企業管理層和員工持股制度,改變企業產權結構,推動企業打造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對不具備條件上市的國企,也要積極引入民間戰略投資者,促進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聯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在東北地區國企改革試驗區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以激發企業活力、提高盈利能力為目標,積極探索多種經營形式,並從財務監督等方面加強對國企的考核監管。對在公共事業領域需要保持國有控股的企業,也要在其運營過程中貫徹商業原則,明晰企業責任,強化財務獨立。推動部分國有股權劃轉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持有,通過基金委托管理,提高公司治理質量,推動企業提高效益,增強活力。同時,借以部分解決養老金不足問題。在知識資本依賴性強的企業和中小企業,積極推進管理層和員工持股制度。

  第三,有助於強化公司治理機制改革。

  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機制。在國企改革試驗區,國有企業要嚴格按照公司法要求,構造有效運作、權責規範的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實現企業決策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提高外部董事比例,強化獨立董事、外部董事的作用,試點外部董事擔任董事長,強化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對於國有股獨大的格局,可採取部分股權轉變為優先股的方式,防止“一股獨大”帶來的種種弊端。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在經理層享有董事會授權、做出經營決策的同時,通過強化決策民主,發揮黨委會、監事會監督作用。

  在東北國企改革試驗區,可深化以企業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的企業內部改革,形成職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可深化國企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通過強化政治忠誠、事業忠誠,按照市場規律,深入推動國有企業去行政化步伐,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構建長短期結合、多種報酬方式或補償方式融合的激勵機制。推進國有企業管理人才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上崗機制,建立有進有出、能上能下的人員流動和配置機制。

  第四,有助於切實解決歷史負擔問題。

  改革需要環境,東北地區國企歷史悠久,歷史負擔重、冗員多。雖然國家從2003年啟動東北振興戰略之初就在解決企業辦社會、廠辦大集體、獨立工礦區、棚戶區改造、“撥改貸”等問題,但第一個十年振興期間很多企業沒有很好地規劃發展戰略,盲目擴張規模,產能嚴重過剩,債務負擔尤為沉重。加之相關配套改革跟不上,特別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歷史欠賬太多,致使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東北地區轉型發展必須攻克的一道難關,解決這些問題,固然需要政府支持,如去產能過程中人員安置需要財政適當傾斜,但同時更需構建改革成本分擔機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職工共同分擔改革成本。如,讓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金融行業債務展期,在有的行業和企業開展融資租賃等。但必須明確的是,問題解決是有決定性前提的,那就是推動制度變革,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問題的解決變成一次性的,不再循環往複出現。

  東北地區國企改革試驗區的建立,使政府的支持也不再是單純給錢、給物,更為根本的是要深化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配套改革,特別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除企業職工的後顧之憂,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制度保障。很多企業自身難以解決負擔問題,主要是由於社會配套改革跟不上,本該由社會承擔的職能,卻留給了企業。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才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根本途徑。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