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帶一路”倡議:“損害主權論”站不住腳
http://www.CRNTT.tw   2019-06-17 15:41:03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近來,西方某些政要、智庫和媒體宣稱“一帶一路”倡議“損害各國主權”。主要論調有二:一是中國通過“債務陷阱”誘使“一帶一路”參與國失去對項目控制權,“損害”這些國家主權。二是中方企業通過股權安排、長期租賃或者長期運營合同等方式,獲得對 “一帶一路”項目控制權,“侵蝕”參與國主權。這些論調違背事實,也不符合邏輯。

  第一,原則上看,“一帶一路”倡議從開始就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字凸顯對參與國主權的充分尊重。倡議堅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不搞排他性,不走單行道,不強加於人,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與合作來實現共贏,參與國都有獲得感。

  倡議的重大創新點在於推動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各國都有發展的權利,也都有各自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尋求各國發展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找到各方利益的匯合點,通過政策溝通、項目合作來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種合作具有平等性、包容性、互利性,而非歧視性、排他性、自私性,因而就有了公正性、可持續性,這本身就蘊含對各國主權尊重,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零和遊戲下的“合作”有天壤之別。迄今,沒有哪一項“一帶一路”協議是“城下之盟”或“不平等條約”。

  第二,國家層面看,中方高度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債務可持續問題,項目合作不強加於人,不製造“陷阱”。首先,資金融通作為“五通”之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債務可持續性攸關“一帶一路”倡議的可持續性。“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倡議參與國多為發展中國家,由於金融體系不完善、融資渠道匱乏,項目投融資面臨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打造新型合作平台,創新投融資機制,積極引導各類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既有中資機構,也有外資機構參與,組合形成“一帶一路”資金保障體系,並出台系列投融資風險管控措施,包括制定《“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發布《“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其次,即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債務負擔偏大問題,也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沒有必然聯繫。有的國家債務是在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前多年積累的,是從其他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大量借貸形成的,中國並非最大的債權方。來自中方的債務是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的有效投資和有價值資產,增加債務對應的是增加有效資產,可以獲得長期回報的資產。中方清楚,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大多集中在能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電信等大規模產業領域,這些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沿線國家負債能力差異較大,因此要注重投資風險、回報和財務可持續性等問題。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融資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導向,根據項目國實際情況提供貸款,避免給項目國造成新債務風險和財政負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