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网络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上流行的新自由主義除了有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必須以“休克療法”一次性到位才能成功的看法之外,還有一個看法就是像中國推行的那種漸進雙軌轉型,同時有市場和政府在配置資源是最糟糕的制度安排,導致的結果是經濟效率會比原來的計畫經濟還差、問題還多。
然而,我國過去40年卻是經濟快速發展,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發展的奇跡。同時,我們對改革的認識和部署也不斷與時俱進。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論觀點,並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高質量發展,必然要伴隨人均收入的不斷增加,以及越來越高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一般來說,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現有產業中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二是通過產業升級,將現有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配置到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根據新結構經濟學的分析,這兩者的實現需要“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的共同作用。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在經濟新常態下,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發揮好“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兩只手的作用,即使在相對不利的國際外部環境下,我國的經濟也能夠不斷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國際主流經濟學理論及其適用的局限性
發展經濟學主張發展中國家應該發展跟發達國家一樣先進的現代化大工業。新自由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不好是因為政府對市場干預太多,造成各種扭曲。而一些發展中國家按照這些理論來制定發展和轉型政策時卻屢屢失敗,原因是這些理論忽視了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的差異。
從國際範圍來看,在不同階段,世界上存在不同的主流經濟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