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http://www.CRNTT.tw   2019-06-10 07:47:12
無論是當今世界經濟格局和大趨勢,還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中國的因素,都注定了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美國對中國及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大打貿易戰,不僅是一種針對他國的霸凌行為,而且極大地危害著全球經貿秩序,造成巨大的負外部性,旨在阻擋甚至逆轉經濟全球化。然而,無論是當今世界經濟格局和大趨勢,還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中國的因素,都注定了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而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和獲益者,這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國際關係中的霸凌行為也不可能使自己“再次偉大”。

  一、世界經濟格局多元化和發展中國家因素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文章分析,當前這一輪經濟全球化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的全球化,以往從未有過。

  首先,貿易不再是東西之間、南北之間割裂下的發達國家內部貿易,而是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依據比較優勢進行的貿易。例如,高收入國家出口以中低收入國家為對象的比重,從1990年的12.9%提高到2017年的29.1%,進口則從14.8%提高到34.2%。

  其次,經濟趨同現象第一次發生。1990年至2017年期間,從各收入組別的平均水平來看,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實際增長速度都顯著高於高收入國家。結果是中低收入國家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2.0%提高到35.3%。中國在中低收入國家GDP總量的占比,則從9.9%提高到36.0%。全球經濟趨同也創造出全球減貧的顯著成績。

  美國和其他高收入國家也從全球化中獲得巨大利益。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和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使資本所有者,從跨國公司、全球投資者到華爾街金融機構,賺得盆滿鉢滿。但是,資本所有者在政策決策中具有很高的談判地位,低收入者和中產階級未能充分分享全球化的收益。

  美國的國內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對此難逃其咎。絕大多數美國經濟學家以及美國社會輿論對此看得很清楚。社會再分配的差異,把美國與瑞典截然區別開來:最富裕20%人群擁有全社會財富的比例,瑞典是33%,而美國高達84%。

  嫁禍於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無非兩種可能性,要麼是缺乏經濟學方面的基本常識,要麼是轉移矛盾,不惜以傷害全球經濟和貿易夥伴利益為代價,為自己增加選票。不管怎樣,這種做法從思想方法上是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對其他國家也好,對自己的選民也好,有百害而無一利。

  二、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動機和穩定器作用

  文章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0年進入前十位經濟體以後,中國以其巨幅及穩定的經濟增量,對世界經濟作出顯著貢獻,尤其表現在貿易擴大、經濟趨同、快速減貧等方面。1990年以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增量貢獻超過了10%。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這一貢獻更是始終保持在30%左右。1990年至2017年期間,如果沒有中國經濟及其增長,世界經濟會損失0.43個百分點,即增長率會降低15.4%;2007年至2017年期間,這個損失則會高達0.61個百分點,降低幅度可達25.6%。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