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如何告訴西方五四運動的意義和影響
http://www.CRNTT.tw   2019-05-14 00:29:33
 
  首先讓我們回到清朝的時代。滿洲人侵入中國佔據了內陸,他們決定襲用中華民族的制度,語言文字,文化習俗,法律和政治;但是由於統治者的不安全感,清朝不願意有個健全的普及的教育制度。實際上清朝政府故意不要大多數的百姓(農民)受教育以便用皇權統治(愚民統治)。以中國的富裕資源,人民的勤勞性格,清朝的經濟曾經是全球第一;直到十九世紀,當世界已經被工業革命(1764-1840)改變了,日本採取了全面西化,向西方學習抄襲工業技術(明治維新,1868-1912),而滿清仍然是幼稚無知的維持她的國家教育制度,用封建的考試方法產生和挑拔學者,使90% 或更多的百姓成為文盲。記得在十七世紀,台灣被荷蘭人用大砲船艦佔據。晚明的軍人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被清軍打退到廈門,台灣海峽的西北面。他接受了台灣反荷人士的建議攻打荷蘭人佔領的台灣,他們最終打勝,但不是因為他們的小號砲船而是用圍堵斷糧取勝。後來鄭成功死了兒子被清軍滅亡,所以清朝接收了荷蘭人的砲艦,但是清朝並沒有對砲艦感興趣,也不去了解為什麼荷蘭的大砲艦打的比較準。這些歷史都說明了滿清政府的愚蠢。

  我們都知道西方馬可波羅到中國的故事(14 世紀)帶回歐洲許多中國的知識和物品, 但是清朝卻沒有興趣讓國人學習微積分和牛頓力學原理(Issac Newton, 1643-1727), 甚至到後來日本由明治維新變成了一個強的帝國。滿清是完全忽略了整個工業革命,以致於滿清在十九世紀飽受躪辱,從各國受到許多不平等條約,英國(1842,1843), 美國和法國(1844),瑞典和挪威 (1847),俄國(1858),葡萄牙(1887),德意奧匈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1901)一直延長到一九四五和二戰後。清朝的全國文盲一直是90%之上,當學者像康有為(1858-1927), 梁啟超(1873-1929)推動政治改革時,教育改革是極微弱的。中國頭一批留學生送到美國是一八七二年,之後被取銷。一九一一年的五四運動創造了全國性的覺醒,國家必須改革。當時到後來,有人主張全面的改革,有人把中國的落後腐敗怪罪於文化,有人怪罪於文字語言,甚至有人怪罪於華人的性格(以當今的名詞該是基因)。但是,也有人扞衛中國的古文學和理論,指出中華文化歷史中很早也包容科學,技術以及投票制度。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教育,不只是改變制度,而是要讓人們開放他們的思維。

  我們知道從一九一九到一九四九,中國一直在抵抗殖民強權和侵略者。二戰的結束給了中國一個沒有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佔領干涉,真正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機會。當今兩岸的分離是由不幸的內部黨派的爭權造成的,即使如此,兩岸至今的演變還是給了我們很好的明証:兩岸成功的改變都歸功於教育改革!從一九四九往後看,台灣政府注重到教育,推行每個學童六年強迫教育,後來增強到九年。政府加強師範教育(師資大學),提出土地改革和工業化的政策,但實質上是教育成果把台灣變成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同樣地,非常貧窮的中國大陸也是注重教育。她的一胎政策為了去貧,但是一胎的結果是一個孩子不但受到父母的也受到祖父母的關注把孩子教育成人。中國大陸在二〇一六年有77.6百萬大學畢業生相比於美國只有66.4百萬;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所謂STEM的畢業生,中國大陸在同年有4.7百萬畢業者而印度有2.6百萬,而美國只有0.568百萬。STEM與經濟發達有密切關連。很清楚地我們可以說中國的崛起不是意外也沒有謎團,而是因為她成功的教育制度和好的經濟政策。把一國有90%文盲的百姓變成一個每週建立一個新大學的環境就是對中國成功最好的明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