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http://www.CRNTT.tw   2019-05-18 00:07:45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作者:孔小惠(杭州),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教授

  蔡英文總統當局上台以來,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既有政治基礎。兩岸聯繫溝通和協商談判機制被迫中斷,兩岸關係受到嚴重衝擊。在安全上,不斷強調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以各種方式“強化國防”,妄圖“以武拒統”。這給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和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蒙上沉重陰影。戰略上採取“倚美抗中”路線,引入外部勢力,嚴重損害兩岸互信。文化上則持續推行“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政策,甚至在島內縱容某些台獨勢力的“激進台獨”活動,挑釁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使台海局勢再添陰霾。

  一、蔡英文總統當局兩岸政策立場強硬

  (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

  蔡英文總統在其就職演說中,迴避“九二共識”,企圖以“尊重1992年兩岸溝通協商,並達成若干的共同認識和諒解”的“歷史事實”蒙混過關。但此後在接受外媒採訪過程中,蔡英文總統表達了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真實想法。2016年7月,蔡英文總統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明確聲稱“台灣‘政府’不太可能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期限”。〔1〕2016年10月4日,蔡英文總統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再次明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宣稱“希望中國大陸方面不要誤解,也不要誤判整個形勢,以為用壓力就可以讓台灣人屈服”,“台灣政府不可能做出違反民意的事情”。〔2〕

  近期以來,蔡英文總統當局的 台獨之路越走越遠。2019年1月1日蔡英文總統在其元旦講話中提出“四個必須”和“三道防護網”〔3〕,立場強硬。1月2日,在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的紀念談話後,蔡英文總統表現強硬,聲稱“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的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4〕甚至還進一步呼籲全台各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

  與此同時,蔡英文總統刻意包裝台獨,多次提出以“維持現狀”為原則來處理兩岸關係,以圖蒙蔽島內民眾和國際社會。2016年1月16日在贏得大選後,蔡英文總統在“國際記者會”上承諾將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她還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四個不變”(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在去年11月24日台灣“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遭受慘敗之後,蔡英文總統在30日會晤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時還是表示“維持現狀的政策立場不會改變”〔5〕。蔡英文總統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其“維持現狀”說被外界認為是不堪一擊的謊言。

  (二)拋出針對大陸的對抗言行,升高兩岸敵意

  蔡英文總統當局在多個場合拋出針對大陸的對抗言行,升高兩岸敵意。一方面多次強調台灣的民主體制,凸顯自身與大陸不同的同時,希望獲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2018年6月25日,蔡英文總統接受《法新社》(AFP)專訪時不斷強調大陸“打壓”、“壓制”台灣,呼籲“在國際社會大家可以一起來行動,表達我們對民主自由的一種重視,來制約中國、來減少或者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6〕

  另一方面多次批評中國大陸,把兩岸關係發展的困境歸咎於中國大陸。2018年7月16日台灣當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美國傳統基金會舉辦的“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批評大陸政治體制和治理模式,把兩岸關係發展的困境歸咎於中國大陸,“北京當局面對台灣不設政治前提談判以恢復兩岸正常交流的呼籲,不僅嚴加拒絕,更採取不理性的作為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不斷上升,陷入難以走出的困境”〔7〕。

  2018年9月12日上午台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以預錄影片方式,在美國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上發表演講,多次強調大陸對“台灣的威嚇與壓迫”。〔8〕

  在2018年的“雙十演講”中,蔡英文總統譴責中國大陸企圖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聲稱大陸這段時間以來“單方面的文攻武嚇和外交打壓,不但傷害了兩岸關係,更嚴重挑戰了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9〕。

  (三)攻擊大陸對台政策,阻礙兩岸交流

  蔡英文總統當局不斷為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設置障礙,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

  第一,攻擊大陸惠台政策。2018年2月28日,國台辦宣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台措施”)。第二天,陸委會即刻批評大陸“不應利用台灣民眾在陸生活的便利問題遂行其統戰企圖”,聲稱“陸方長期以來反覆推出多種類似措施,目的在提升其陸方單方獲益的經濟發展目標,吸納台灣的資源,並希望以利益換取台灣的政治認同”。〔10〕台灣前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甚至定調“大陸不管用什麼方式或惠台措施,本質上都是利中政策,目的都是要併吞台灣”。〔11〕蔡英文總統在今年1月2號講話中聲稱“反對北京以‘利中’為核心,以利誘及吸引台灣技術、資本及人才‘走進中國大陸’的經濟統戰”〔12〕。

  針對“31條惠台措施”,民進黨政府特地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分析應對,經過半個月密集開會,提出所謂“強台八策略”,內容包括提升學研人才獎勵、強化創新發展動能、強化員工獎酬工具、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強化產業創新升級、擴大股市動能及國際能見度、加強發展影視產業等八大項。

  針對大陸在2018年9月起受理台灣民眾申請居民證一事,台灣當局陸委會則抨擊此舉政治圖謀昭然若揭。同時質疑大陸通過的新稅法若持居住證者,恐亦會有繳納稅金的義務。陸委會認為居住證是大陸“名為惠台、實則利中”的統戰做法,對台灣赴大陸民眾以生活便利為糖衣,將台灣居民視為其公民並納入戶政管理系統,企圖將台灣人內政化,實有矮化台灣主權地位的政治圖謀。

  第二,阻礙、限制兩岸交流。在“九合一”選舉中獲勝的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去年12月就任高雄市長以來,踐行其“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競選口號,積極推動高雄的經濟發展。對於兩岸議題,韓國瑜此前曾多次明確表示認同“九二共識”。近來拋出兩岸新論述,表示兩岸形同“指腹為婚”後,更進一步對兩岸關係提出“你儂我儂”的新論述。蔡英文總統當局工作人員明顯不接受這些說法,蔡英文總統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建議韓市長還是儘快回到市政上。〔13〕

  為阻礙、限制兩岸交流,2018年下半年以來台當局陸委會加緊腳步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推出種種條款限制兩岸人員往來。近期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列為優先法案,包括增訂擁有大陸居住證者,不能參加公職選舉;且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前須公投;此外,退離公務員登陸制期間修正為最短3年、最長延至15年等。〔14〕為阻礙兩岸民主協商的推進,陳明通還特別點名新黨主席郁慕明,聲稱如果郁慕明赴大陸參加民主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最重要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15〕

  二、蔡英文總統當局強化對大陸的軍事防範

  蔡英文總統當局不斷強調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以各種方式“強化國防”,妄圖“以武拒統”。這給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和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蒙上沉重陰影。

  (一)渲染“大陸軍事威脅”

  2017年12月,蔡英文總統在主持台軍將領晉任典禮時稱,台軍應時刻嚴密監控共軍動態,並適時採取必要措施。

  2018年1月,針對有關中國大陸在台海沿線啟用M503等爭議航線問題,蔡英文總統表示,這不僅嚴重影響區域安全與飛安,更構成對台灣政治和軍事上的威脅和挑釁行為,衝擊區域安全與穩定,“我們認為中國大陸身為區域一員,應擔當區域穩定義務,類似不恰當作為,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蔡英文總統下令國安相關部會應總體動員,掌握區域情勢的動態變化,強化各項因應作為的整備工作,並與相關國家保持緊密聯繫,以鞏固“國家”安全及保障人民福祉。

  在台灣和薩爾瓦多終止“邦交”關係之後,蔡英文總統批評“現在的中國,不衹是兩岸和平的威脅,中國現在在世界各地所做的,無論是干涉各國內部事務,破壞國際市場秩序,已經造成全球局勢高度的不穩定”,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這不衹是台灣的事,情勢的迫切,已經不容許我們有任何一點姑息!”〔16〕

  今年2月23日,蔡英文總統接受CNN專訪時再次強調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每天都在增長”,“地區內任何國家——如果不想屈服於中國的意志,它們將面臨同樣的軍事威脅”。〔17〕

  (二)強化發展軍事力量

  第一,修訂台軍事戰略和作戰指導。為應對台海形勢變化,著眼未來台軍改革與戰力整建計畫,台防務部門修訂軍事戰略,強調建立主動出擊的能力。2017年3月,蔡英文總統當局防務部門發佈2017年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這是蔡英文總統任內在防務領域的首份重要文件。報告指出,大陸在國防經費逐年成長挹注下,已具備對台封鎖、實施多元作戰及奪占外島和離島能力。報告提出將行之多年的戰略指導原則由“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18〕2017年12月27日,蔡英文總統當局公佈了任內首本“國防報告書”,書中刻意凸顯了對抗大陸的企圖,提出以創新不對稱的思維建構聯合戰力,會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理念阻敵人登島進犯。〔19〕

  第二,加強軍事研究。2018年5月1日台灣防務部門編列預算成立“國防安全研究院”,當年編列預算1.2億元新台幣,未來每年運作費7000多萬元新台幣,“國防安全研究院”專門負責“中共政軍、區域情勢、國安及國際智庫交流”等工作。

  第三,強調提高防務預算以發展軍備。蔡英文總統接受法新社採訪時強調提升軍事力量,聲稱“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台灣“感受到必須要持續地強化國防能力,所以我們也加快很多的國防自主上的努力,包括投入在相關的研究發展經費,或者是讓我們軍隊的武器及裝備更現代化,讓我們軍事人員的訓練更好、更精實”。〔20〕在2018年“雙十演講”中,蔡英文總統以強硬口吻提及衹要她在任一天,“國防”預算每年都會穩定成長,“台灣的精實的部隊和戰備,絕對有能力捍衛‘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21〕。

  第四,按照所謂“不對稱軍力”思維,大力提升裝備更新,投入鉅資研發新式武器。為提升台灣“國防”工業水平和所謂“自主國防”能力,蔡英文總統當局力推“潛艇自造”。2016年年底,台灣國防部啟動“潛艇自造”計畫,試圖耗資30億美元建造8艘排水量1200~3000噸級的常規柴電潛艇。2017年3月21日,蔡英文總統來到高雄左營海軍基地,見證台海軍、台中科院與台船三方簽署潛艇建造備忘錄。〔22〕另外還加緊“天弓”、“天劍”與“雄風”系列導彈的性能提升測試,以提升導彈性能。

  (三)頻繁舉行針對大陸的軍事演習

  為提升聯合作戰能力,蔡英文總統當局還頻繁舉行軍事演習,主要有反斬首演練、由防務部門主辦的年度“漢光”軍事演習和由國安會主辦的“政軍兵推”演習三大主要演習活動。

  2017年“漢光33號”演習,兵器推演階段以大陸2025年武力犯台為假想背景,模擬解放軍以航母戰鬥群、隱形戰機及新型導彈發動進攻。台灣基於未來戰爭形態和武器裝備的變化,按照聯合防空、聯合截擊、聯合“國土防衛”等階段類比作戰進程。實兵演練部分在澎湖進行,由台海軍陸戰隊模擬解放軍突擊登陸,台軍則按照“全員全裝、局部實彈”的方式,實施5天4夜不間斷的反登陸和島嶼作戰。〔23〕

  2018年6月舉行的“漢光34號”演習,參演部隊官兵4千1百餘人,動用陸軍空中、地面武器及空軍主力戰機等60類1千5百餘件裝備參演。全程區分基地防衛作戰及反空(機)降作戰兩階段,同時運用基地守備兵力、地區後備動員兵力及常備部隊,藉實戰場景磨練聯戰作為。〔24〕

  2017年度的“政軍兵推”從8月4日至6日舉行3天,這是蔡英文總統上台後的首次“政軍兵推”,先後動員20個“部會”、500多名官員,上千軍、憲、警參與,其規模、強度遠勝於馬英九當局時期。2018年的“政軍兵推”將“外交”兩岸局勢變化作為主軸情境,以“不對稱戰爭”和“重層嚇阻能量”為重點。

  今年1月17日,台灣國防部在台中市清水區番仔寮陣地舉行了模擬“解放軍登陸”的軍演。台灣防務部門發言人陳中吉當天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台軍隨時準備好應對任何威脅,包括來自大陸的威脅。他補充說明:“此次軍事訓練符合‘作戰在哪裡,訓練就在哪裡’的指示。”〔25〕

  三、蔡英文總統當局堅持走“倚美抗中”路線

  蔡英文總統採取“倚美抗中”路線,引入外部勢力,而大陸一向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蔡英文總統當局的“依美抗中”路線嚴重損害兩岸互信。

  (一)美台互有所需,雙邊關係提升

  蔡英文總統當局不斷強調來自大陸的威脅,表明安全上要依賴美國;與此同時,美國則強調其對台灣政治和軍事支持的重要性。蔡英文總統當局毫不避諱對美國的倚靠,極力爭取美國的保護和支持,大力推進“倚美抗中”政策。2015年6月,作為“大選”候選人的蔡英文總統投書《華爾街日報》,赤裸裸地說明“一個與美國穩固的、全面性且持續的夥伴關係,是台灣整體安全的基礎”。〔26〕2018年7月23日,吳釗燮接受美國CNN專訪時聲稱美國對台灣軍事和“外交”上的支持至關重要,聲稱“如果中國認識到台灣的脆弱性,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便會考慮採取行動拿下台灣”。〔27〕

  而美國方面則不斷強調對台灣的同情和支持。在特朗普政府將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視為主要挑戰、將中國看做主要戰略對手的背景下,“台灣牌”對美國的價值有所上升。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在談到台灣問題時明確提出“交易“、“打台灣牌”等概念,並且不避諱提出把台灣當作交易的籌碼(bargain chip)。2016年12月11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專訪時說:“我充分瞭解‘一個中國’政策。但是除非我們能在貿易等問題上與中國達成一個交易,否則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受‘ 一個中國’的限制。”〔28〕出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曾於2016年1月在《華爾街日報》上寫道,美國應當對華“打台灣牌”讓中國放棄在南海問題上的作為,美國新政府可以“在國務院接待台灣外交人員,允許美國最高層級官員訪問台灣,最終給予台灣完全的外交承認”。〔29〕美國在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同時,美國國會提出多項涉台法案,明顯就是在打“台灣牌”。在此氛圍之下,美國政界和學界一直在強調要提升美台關係,美國在台協會(AIT)新任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2018年10月31日舉行上任首場記者會,強調四個增進,提升各個領域的美台關係。〔30〕

  (二)在《台灣旅行法》基礎上提升美台官方交流

  2018年3月16日特朗普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簽署通過了“鼓勵美台之間所有層級可以互訪”的《台灣旅行法》,破壞“一中政策”。《台灣旅行法》生效後,美國已有多名高級官員及政客訪台,不斷刺激中國大陸。

  今年甚至有美國國會議員提出邀請蔡英文總統去美國國會演講。繼1月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前中國科科長波士科(Joseph Bosco)投書《國會山報》、呼籲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發邀請函邀請蔡英文總統赴美國國會發表聯席演說之後,〔31〕2月初賈德納(Cory Gardner)等五位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聯名致函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敦促她邀請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總統到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另外,今年是《台灣關係法》40周年,美台官員互動層級值得觀察。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日前接受台灣媒體專訪表示,規劃在4月舉辦大型慶祝活動,邀請美國官員、國會議員來台訪問。〔32〕屆時來台美國官員的層級值得觀察。

  (三)台灣積極因應美國印太戰略

  對於美國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蔡英文總統當局採取了積極回應的態度。2017年12月11日,蔡英文總統在與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會面時,談話呼應特朗普的印太區域戰略,強調“台灣是‘印度-太平洋區域’的自由民主國家,自然是‘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的相關者,相信台灣可以對這個區域作出更多貢獻,台灣不衹願意保衛自由、開放的共同成果,更願意守護以法規為基礎的國際秩序”。〔33〕

  2018年5月23日,在台灣立法院的會議上,吳釗燮在報告時指出,面對印太新局,台灣除必須積極尋求與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等國家深化合作機會,也將透過“新南向政策”,深耕並開展與印太地區理念相近國家的各項合作,使政府在區域穩定與繁榮上持續扮演重要角色,並加強區域情勢、相關戰略及個別國家態度立場之情搜及研析,積極尋求與相關國家協力合作的機會,以持續提升台灣在印太區域的地位及能量,拓展外交空間,鞏固國家安全及利益。〔34〕

  2018年7月31號,台灣外事部門網站特地發新聞稿感謝美國務卿蓬佩奧肯定其為“印太戰略”密切夥伴,聲稱其當局將持續與美國及願共同推動“自由開放之印太區域”的周邊國家密切合作,在區域穩定上扮演更為積極及正面的角色。〔35〕

  2018年8月30日,吳釗燮在“印太安全對話”研討會上致詞時說,針對印太地區戰略,民主是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中最核心的要素……台灣已準備好隨時提供自身民主化進程及建立健全公民社會的經驗供其他國家借鏡。台灣是理念相近國家執行印太戰略的理想夥伴,樂願站在捍衛自由、民主及普世價值的最前線,並在貿易、投資及技術領域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分享與合作。〔36〕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