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巴基斯坦擁有425架現役作戰飛機,這些飛機採取了一種折中組合,包括法國、美國、中國以及合作生產的飛機。印度擁有800多架隨時待戰的飛機,但其中諸多飛機是冷戰時期蘇聯製造的戰機,例如米格-21和米格-27戰機。即使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這些飛機還是接近被淘汰。印度戰機的火力主要來自相對較新的俄制蘇-30戰機,印度空軍可以使用的此類飛機超過200架。
同樣,印度擁有兵力更多、規模更大和更先進的海軍。對於一個海岸線10倍於巴基斯坦的國家來說,這完全在意料之中。
核能力
報道認為,巴基斯坦認識到自身——也許不可克服——的劣勢,已投入大量資金打造核威懾手段。印巴兩國均在1998年進行了首次正式核武器試驗。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稱,巴基斯坦已生產140至150枚核彈頭,多於印度的130至140枚。不過,印度投送能力更強,其“烈火”-3導彈能夠擊中5000公里外的目標。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射程最遠的“沙欣”-2導彈只能打擊2000公里外的目標。
但即使存在這些限制,考慮到兩國的攔截能力,若爆發全面戰爭,兩國也均能在數小時內給對方人口稠密的城市造成數以百萬計的傷亡。
另據巴基斯坦《民族報》網站2月27日報道,在核領域和常規軍事領域,印巴兩國之間存在一種完美的力量對比。印度目前對巴基斯坦沒有明顯的軍事優勢。相反,巴基斯坦擁有強大的空中力量和更精確的投送系統。此外,作為其全方位威懾戰略的一部分,巴基斯坦也研發了一些短程戰術彈道導彈,以便對印度設計的針對它的軍事戰略(如“冷啟動”等)作出“質的回應”。
《經濟學人》2016年9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暴露了印度武裝部隊的“陰暗面”。報告稱,印度大部分武器已經過時或保養不善。報告還說,“世界第4大空軍”近40%的飛機根本不適合飛行。此外,腐敗也成為醜聞纏身的印度軍方的一個主要問題。最近的“陣風”戰鬥機採購醜聞進一步證實了這一報道。顯然,印度不像美國那麼強大。巴基斯坦也不像阿富汗那樣軟弱。
報道認為,印度的“冷啟動”戰略是為了在核門檻之下對巴基斯坦展開出其不意的窮追猛打,但該戰略充滿了許多缺陷和不足。印度在常規武器方面與巴基斯坦相比,不具有任何重大的軍事優勢來執行這一計畫。印度還缺乏立即調動其軍隊的能力,而這是發動此類襲擊的先決條件。印度擁有3支攻擊部隊,他們都需要大量時間才能抵達邊境線。2001年,印度花了27天的時間才把軍隊全面調集到邊境線。因此,“冷啟動”學說早就失去了意義。
(來源:參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