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教育思維”管好校園手機
http://www.CRNTT.tw   2019-02-25 11:16:45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新學期即將開始,然而剛剛過去的假期,卻讓不少沉迷手機和電腦的孩子嘗到了苦頭。據報道,兒童成為春節後醫院眼科的就診“主力”,某三甲醫院眼科就診人群中,超65%為兒童,原因多為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導致的用眼過度。在這一背景下,要不要在校園禁用手機,再次引發討論。

  近些年,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智能手機在學生群體中迅速普及,並由此引發了學生沉迷於手機遊戲、干擾課堂秩序等一系列問題,加之青少年近視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將目光聚焦到手機上。是全面封禁還是合理引導,是剛性約束還是柔性管理?圍繞權利與秩序、規定與情理、被動或自覺,小小的手機引出困擾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大課題。在國際上,儘管包括英國、法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進行立法嘗試,但並未完全達成共識。是因勢利導還是一禁了之,成為考驗學校和教師理念與智慧的考題。

  應該看到,數字化、智能化是時代的大勢所趨。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對較差的中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利弊參半。其利,一目了然。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學生借由智能手機可便捷地獲取各類資訊。教、學、評、測等環節均可基於實時反饋和數據分析及時完成,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推動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可見。部分學生沉迷於手機不能自拔,成了校園裡的“低頭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擾了教學秩序、影響了視力和身心健康。更為嚴重的,還有部分學生因沉迷網絡世界導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內容的誘導誤入歧途。

  正是因為看到了智能手機帶來的“另一面”,去年8月,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山東等地也出台相關規定,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種種舉措,都是為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與此同時,如何更好地興利除弊,還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進行柔性引導。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