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民主與公正、法治的價值保障正在失去
自1990年代民主化改革以來,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等一直是台灣民眾追求的價值觀和現實目標。實際上,這些也是大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代表著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方向,兩岸價值觀上並無本質的矛盾與對立,衹是實施民主與保障自由的方式有所差異而已。現實而言,無論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是亞非等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人人滿意的民主制度,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在台灣,當兩黨競爭走向藍綠惡鬥,當民進黨政府以“轉型正義”凍結國民黨黨產、打擊異見人士,以“前瞻計畫”和“新南向”政策瓜分公帑和經濟利益,以強力壓制、不聘任依遴選法定程序選舉的台大校長管中閔就任1年半,以強力手段通過“提高購買美軍售武器預算”、通過“去中國化”、台獨課綱等等,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發現,兩黨競爭走向藍綠惡鬥,其珍視的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等正在不斷失去。
(二)經濟發展遲緩、民生富足正在失去
三、四十年前,台灣經濟飛速發展,“亞州四小龍”是曾經的輝煌。1990年代後執政黨主導台灣民眾忙於政治選舉和選票爭奪,疏於經濟建設,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國際市場,經濟發展日益遲緩。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確立了“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⑥的發展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以多邊貿易和加入WTO進入全球化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高速發展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漸實現富強大國目標。2005年廣東省的GDP就已經超過台灣,今日大陸GDP已是台灣的22倍。馬英九時期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前提下,兩岸的經濟社會交往不斷加深,台灣分享了更多大陸改革開放紅利。由於政府、政黨都忙於政治,台灣經濟提振不力,產業外流、人才外流、投資減少、工資待遇長期沒有提高,而2016年蔡政府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更導致兩岸關係轉冷,兩岸經貿下滑,貨出不去、人進不來,“年金改革”、“勞工法”更使工作機會縮減、收入下降,“前瞻計畫”、“軍售”等消耗大量財政,台灣經濟發展乏力,蔡政府執政效益不佳,台灣民眾民生富足的期望落空。
(三)國際空間日益限縮、獨立自治權力逐漸失去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後,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均在一個中國前提下處理兩岸關係。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國地位的不斷鞏固和國際責任的承擔能力不斷增強,台灣以經濟支持維繫的“友邦國家”越來越多地轉向與中國大陸建交和尋求支持。所有國家都在國際社會爭取本國利益最大化,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徹底撕去了過去所謂“世界道義”的面紗、明確了“美國保護”的代價,美、日等對台關係就是利用台灣作為棋子打壓中國大陸的崛起以維護其本國利益的手段,對台的軍售、出口產品、口頭支持等都是需要台灣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和作為俯首聽命的附庸這個獨立自治的政治代價和人格代價的。美國絕不會犧牲其本國利益而去保護台灣、對抗中國大陸。
(四)堅持台獨或挾洋自重挑戰大陸紅線引發“武統”可能失去生命和自治機會
台灣若是挑戰“六個絕不”或美國軍艦泊台、公然干涉台灣問題的紅線,大陸必然採取“武統”路徑,跨海峽攻取台灣島,然後按大陸的意志安排台灣的一切,屆時則可能無需商討“一國兩制”,為了加強管理和提高治理效率,直接採取“台灣省”模式,全部由中央直接派任官員和軍隊進行管理,“台獨分子”則會依《反國家分裂法》予以堅決打擊。戰爭帶來的就是生命的傷害。
五、“和平統一”協商“一國兩制”是台灣民眾基於風險決策前景理論的最優選擇
台灣當局和廣大民眾若相向而行,主動、儘早選擇“和平統一”,可以避免戰爭、生靈塗炭,可以和大陸商討“一國兩制”的具體模式,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可以爭取和享有最多的自治權。
1、政治上獲得更大自治和權力
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後,在政治上實行“一國兩制”,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商討需要的法律、選舉制度、治理制度,即“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⑦,依法實施自主自治。在國家層面,可以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通過協商也可以促進大陸進一步改革體制機制,完善中國特色的民主、法治體系。
2、國際上拓展更多空間
在國際層面,在一個中國框架下,以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名義保留在國際組織及外國政府或非政府性組織的駐外機構,或在國際組織或機構中,中國代表團可有一定比例的台灣代表,其“國際空間”有增無減。
3、經濟上獲得更多建設資金和民生保障
台灣可以享有大陸強大軍隊保護,台灣人民不必服兵役了,軍費節省了,軍購取消,可以把原來的軍費用於民生建設。台灣納稅人的錢全部用於台灣建設和民生,而必要時大陸還可將為處理台灣問題而在國際國內增加的部分經費預算轉為支持台灣發展的資金。加入大陸建設富強中國的經濟框架,分享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機會,台灣的民生保障有可持續的經濟基礎。
4、心理上獲得安定和充滿未來的希望
根據台灣民眾的需求協商的“一國兩制”確定和平發展的未來,可以減少廣大民眾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和迷茫,心理安定、生活安穩;可以國民待遇身份參與和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機遇,共建美好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以不用討列強之歡心,在全球範圍堂堂正正地享有大國公民權利等。
六、結論
1、基於風險決策前景理論,兩岸都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相互瞭解、相互理解,對話包容、共同協商,相向而行,在中華文明歷史進程和全球化的大局中大勢中,正視歷史、立足現在,以兩岸利益最大化、以兩岸未來發展長久化處理兩岸關係,理性思考和選擇台灣和中華民族的未來。
2、對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而言,“統一”和“發展”是必然的目標。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支持和追求國家統一是民族大義。兩岸中國人衹有精誠團結、攜手同心、創新發展,才能不斷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創未來!
3、對兩岸而言,“和平統一”是利益最大的方式,而“武統”是代價最大的方式,兩岸都要付出極大經濟代價,台灣人民更要付出更多生命代價。對大陸而言,以理性經濟人假設,如無“一中基礎”可斷絕經貿關係,雖然“經濟困台”是當前付出最小經濟代價的方式,但會嚴重影響台灣人民的生活、不利於民心融合,並非是有利於兩岸長遠發展的現實選擇。
4、對台灣廣大民眾而言,“趨利避害”選擇“和平統一”可以使台灣民眾得到最大的利益。台獨會導致台灣民眾失去其現有利益甚至生命與未來。台灣民眾、黨團和當局都要充分瞭解“和平統一”的機會和“武力統一”的風險。理性瞭解大陸的變化與發展,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通過各種方式和抓住有利契機,主動選擇“和平統一”,可以規避現有權益的喪失風險,通過協商獲得較多的自治權,保有“民主”與“自由”,還可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國際空間,改善民生、與大陸共融發展。堅持台獨迫使大陸“武力統一”可能會失去其最看重的“自治”、“民主”、“自由”等價值保障。
5、“和平統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還寄希望於各黨團、各界別,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每個台灣人、每個台灣團體都有參與制定“一國兩制”的權利和機會,都有決定台灣治理制度的權利和機會。
註釋:
①高明士,台灣史[M],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P17-32.
②丹尼爾·卡尼曼、阿莫斯·特沃斯基著,林奇譯,前景理論:風險條件下的決策分析,百度文庫網站,https://wenku.baidu.com/view/7655fec6dd3383c4bb4cd2a5.html。
③《告台灣同胞書》等政策,涉台法律法規,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gjstfg/。
④習近平,十九大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⑤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9-01/02/content_2070110.htm?from=singlemessage。
⑥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⑦同⑤。
(完)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2月號,總第25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