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常講‘從這裡走向戰場’,如今大家常說‘這裡就是戰場’。” 祁建的話語或能代表官兵們的共同心聲:“上了高原,心離戰場更近了,與使命貼得更近了,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
從“適應性訓練”到“實戰化錘煉”,仗在哪裡打就要在哪裡精訓實練
雪域高原一派肅殺,冷月下霧氣繚繞的山頂上積雪依稀可見,某旅一場實兵實彈的班戰術綜合演練考核在寒夜裡打響。
這不是潘承亮第一次參加班戰術綜合演練,但像這樣“硝煙味”十足的考核還是第一次:演習場縱深直線距離25公里,預定路線專門設在險路、難路上;戰鬥等級轉進、按圖行進、指揮通信、勤務警戒、野戰生存、進攻戰鬥等十餘個課目晝夜連貫實施,防衛星偵察、通過染毒地段、小股兵力襲擾等十餘種突發情況輪番上陣。
走一路、防一路、打一路……第二天中午,走下考場的潘承亮雖蓬頭垢面,卻不見一絲疲憊,興奮地說到:“太過癮了,從偵察到分析判斷敵情,從保障到制定行動方案,全都是自主進行,真像打了一場仗。”
2017年剛到高原時,潘承亮可從沒想過訓練強度這麼大:“畢竟這裡高寒缺氧,心想只要能在高原待得住、能適應就行。”
然而,旅裡的訓練計畫內容全、強度大、標準嚴,讓潘承亮絲毫看不出“適應”的影子。一次對抗演練,讓曾是步兵專業訓練尖兵的潘承亮感到有點跟不上趟:“速度跑不快,槍打不准,電台連不上,和平原是兩方天地,自己那點手段根本玩不轉。”
像潘承亮這樣心理的官兵有不少。旅領導介紹,過去高原訓練一般幾個月,大家過段苦日子就下山,如今部隊雖然住到了高原,許多官兵還不同程度存在臨時思想、適應觀念,甚至有的還認為在高原“躺著也是奉獻”。
對此,旅裡及時開展搞使命教育、清除和平積弊,開展“奔赴高原為什麼,扎根高原幹什麼,勝戰高原靠什麼”大討論,不斷綳緊官兵的練兵備戰之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