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假面舞會、品酒調酒、VR體驗,這些看似和老年人生活“不搭邊兒”的詞,如今在本市首個共有產權養老社區——雙橋恭和家園完美結合到了一起。讓老人在自個家裡養老、享受“定制款”養老服務套餐,恭和家園開創了“中國式養老”的新模式。據了解,這在北京乃至全國都可以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著稱。記者日前走進了恭和家園,體驗了一把現代老年人的時尚養老模式。
作為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者”,雙橋恭和家園的共有產權養老社區模式探索,為豐富養老路徑,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和“老有所樂”的有機結合,讓養老的質量真正得到保障,提供了路徑支撐,也對“如何養老”的現實課題提供了啟示,對養老這個宏大的民生問題帶來了破題之效。
作為北京市首個、全國唯一一個有產權的居家養老試點社區,雙橋恭和家園最鮮明的特點在於,在房屋產權上實行共產的模式——子女或者老人購買恭和家園的養老公寓,在產權所屬份額上是購買的95%產權,餘下的5%產權由樂成養老作為養老運營商永久持有,恭和家園總面積的40%為自持部分,由樂成養老成立專業的養老運營公司,為社區住戶提供永續的適老服務。此意味著,消費者所購置的房屋產權既有普通商品房的屬性,比如可以自由的轉讓、出租、繼承等,實現房屋價值的保值增值;又有著養老屬性這個特殊的功能定位,從而實現了“居住+養老”和“商業+公益”的全面結合,為優化養老提供了高性價比的選擇,也為通過市場手段和商業模式來解決養老問題創造了條件。
《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指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31億,養老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且潛力巨大,個性化需求對供給的多樣性提出了要求。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居家養老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礎。在浙江,一項調查顯示,居家養老服務最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慣,96%以上人員贊成。全國層面,有關數據反映,60%左右的老人希望在居家養老。同時,由於公立和民營的養老機構都存在先天不足,加之眾口難調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很難真正成為解決現實需求的抓手。而時尚的“以房養老”模式啟動至今已滿四年,截至今年6月,有多家保險機構獲得了試點資格,但開展業務的僅幸福人壽一家,且完成承保手續的不足百戶,面臨“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尷尬。
而共有產權養老社區則有效的彌補了各項短板,凸顯出較為明顯的綜合優勢。一者,產權的獲取成為最大的養老資源,也讓遇冷的“以房養老”避開了傳統的模式,有了新的實現路徑;二者,共有產權的劃分,清晰的界定了各方的責任和義務,讓產權擁有有別於其他商品房的養老屬性,並通過專業養老營運公司提供的永續性服務,實現“專業人幹專業事”的願景;三者,“專業養老服+居家養老”的有機結合,既尊重了居家養老的傳統習俗,又通過專業機構的服務,消除了養老院畫地為牢的體制瓶頸,使小區成為事實上的分散式養老院,滿足了專業機構服務的統一化,又以居家的方式而達到了個性化和獨立性的要求;再加上社區綜合體和互助性的建設,讓共有產權養老社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養老中心”。
有了產權這個最大的保障基礎,老人們的權利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護,也為後續的養老服務創造了條件。儘管後續的服務,也存在經營不善等風險,但共有產權養老社區的綜合優勢需要進一步發揮,模式創新也需要從試點到全面推廣的演進。養老不僅是個民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和市場問題。93%滿意度是對模式創新的肯定,也為後續的改進提供了方向。商業並非天生功利,市場也並非一無是處,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參與養老事業,共有產權養老社區試點提供了難得的借鑒價值。
來源:東方網 作者:堂吉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