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彈道導彈發展到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在飛行彈道和彈體結構上有明顯不同。彈道導彈靠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在初始段進行有動力飛行,火箭關機後進行無動力慣性飛行,到達彈道最高點後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再入大氣層打擊目標。傳統彈道導彈的飛行彈道通常為拋物線自由落體彈道,洲際彈道導彈則普遍採用末端再入機動式彈頭。
巡航導彈則在大氣層內進行全程可控式有動力飛行,通常使用小型化渦扇發動機或衝壓發動機等吸氣式發動機,導彈只攜帶推進劑,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燃燒產生推力以克服飛行阻力,靠彈翼結構產生氣動升力以克服自身的重力,保持等高度等速度的巡航飛行狀態。
正是由於飛行彈道不同,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各有特點。彈道導彈突破大氣層的束縛,可以實現遠程快速打擊,即使是上萬公里的洲際射程也只需要飛行半小時左右,而且具有較高的突防能力。巡航導彈則主要利用低空飛行、彈道規劃、地形跟蹤、防區規避、隱身技術等綜合手段,也可以具備較好的低空突防能力,但飛行速度較慢,打擊上千公里外的目標需要飛行一兩個小時。巡航導彈通過採用慣性制導+地形匹配制導+衛星導航+景像匹配制導等多種複合制導方式,可以實現對中遠程地面固定目標的高精度命中,圓概率誤差為米級。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除了動用強大的空中作戰力量進行高強度空襲,還在戰爭初期從美國本土出動B-52H戰略轟炸機發射35枚AGM-86C空射巡航導彈,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發射288枚BGM-109“戰斧”巡航導彈,對伊拉克地面目標進行遠程精確打擊。海灣戰爭讓世人再次領略了巡航導彈的威力。這些年來,美國海軍累計發射20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伊拉克、南聯盟、蘇丹、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境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