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指出,民進黨的前輩從黨外時期開始即為推動台灣民主化前撲後繼,甚至為此身繫囹圄亦在所不惜,其目的當然是希望為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創造條件。不料後輩在取得政治權力後,不思如何讓百姓過更好的日子,反而是為保權位而不斷上演荒腔走板的戲碼,看在菜價仍在崩跌、漁場日益緊縮的農漁民眼里,真是情何以堪!
也正因為一切都是出於保權位的思維,希望能夠促成代表白色力量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及代表民進黨的綠營所謂的“白綠合”,以利民進黨在2020年總統與立委選舉中立於不敗之地,號稱文膽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姚人多才會發文向柯文哲道歉;蔡英文總統才會以市政議題需要“中央”與地方配合為由,與不情不願的柯文哲見面。看到雙方見面的場景,不免讓人懷疑到底誰是總統?誰是市長?
不論是民進黨重新選黨主席不影響蔡英文總統2020年總統的提名,以及為了2020年創造勝選條件而刻意安排的白綠合,都看不出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開始回應選民透過選票所釋放出來拼經濟的訊息,仍然以拼政治為重。這也就難怪坊間有評論指出:“再選十三個月”,若是再加上落選後的看守期間的四個月,台灣等於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在空轉,這如何對得起將票投給他們的百姓。
當高雄市當選人韓國瑜為了落實競選政見,從當選的隔天即開始展開拼經濟的作為,高雄市民也無不卯足全力想要改變高雄“又老又窮”現狀。相形之下,台北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卻仍然沉浸在關乎2020總統選舉的民進黨主席補選與“白綠合”的爾虞我詐之中,對於企望過好日子的百姓而言,是可忍孰不可忍。選民將權位交給執政黨是希望能夠因此過好日子,若執政黨念茲在茲的只有權位,恐將失去選民的信任而失去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