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關於改革開放的經驗已有很多總結,最根本的一條是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條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黨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中積累起深刻的經驗教訓,有經驗豐富、眼光遠大、富於智慧的領導集體,制定了正確的改革戰略和評判改革措施成效的“三個有利於”標準。對此,人們已經說得很多,這裡不必重複,重點談五個方面的基本經驗。
看准方向,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
回顧起來,在上個世紀中我國改革開放有兩段時間遇到的困難最為突出:第一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二段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能夠克服這兩次困難,第一次是中央有堅定的改革開放決心;第二次是中央明確提出“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當然,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中央有足夠的智慧,應對得當。
有凝聚人心和共識的口號,有各方面相互配合的改革戰略
“改革開放”“翻兩番”和“小康”是最鼓舞人心、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號。這三個口號不僅是概念,而且有深刻內涵。“改革開放”提出了實現變革的路徑,“翻兩番”和“小康”提出了中期和長期的奮鬥目標。我們黨提出的“小康”標準,不僅指導我國制定現代化戰略規劃,也把國家的現代化目標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聯繫在一起,從而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在第一階段很快形成了一套各方面相互配合的戰略。其突出特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從經濟體制入手;同時圍繞加快經濟發展的需要,形成政治、外交、軍事、文化,以及按“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國家統一大業等各方面的戰略配合。各方面戰略能夠協同一致的關鍵,在於我們黨準確判斷國際形勢,妥善處理內政和外交的關係,堅持首先做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改革採取漸進方式,以增量改革的方法實現由量變到質變
漸進式改革在經濟體制方面最引人注目,但事實上各方面的改革都如此。例如,政治方面,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就以建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為過渡;對外開放,從特區開始,由沿海到沿江,再到內陸;其他如科技、文教、醫療等方面的改革也是逐步推開。
漸進式改革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先易後難,先清掃外圍,最後攻堅;二是以點帶面,先試點,再推開;三是以“雙軌制”過渡,逐步完成新舊體制的交替。經濟體制改革是漸進式改革的典型。考察這一過程,實際是在直接對計畫體制進行改革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採取了體制外先行的策略,即通過為新興經濟體,包括個體企業、鄉鎮企業、大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計畫外企業,提供優先發展的條件,形成局部的市場經濟,並不斷將其做大,使之在全局中占據一定優勢,然後再實行國企攻堅改革,以此實現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這種方法也被稱為“增量改革”,其突出優點是極大地減少了改革的阻力和改革可能帶來的社會震蕩,有序實現從舊體制向新體制的轉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