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還希望該獎項能為科技獎勵和評價機制的改變做出些嘗試。“科學探索獎”發起科學家們表示,該獎項的評審將堅持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的原則,真正讓評審機制、流程和評審結果由“科學家們說了算”,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所有科研成果不以商業訴求為目標。
“希望能通過設立這個獎項,確確實實地找到一批有膽魄的年輕人。”施一公說,對這批年輕人的評價,不應該是發表了多少篇文章,影響因子是多少,有多少人引用他們的文章,而是讓評委來判斷,看他們在科學前沿的突破,有沒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是不是在一個領域里起到了引領作用,把人類的未知往前推近了一步。
“科學探索獎”還將成為現有科研項目的重要補充,是青年科學人員安心搞科研的有利保障。據騰訊基金會有關負責人透露,“科學探索獎”的資金完全由科研人員自主支配。
“生活壓力,特別是房子已經在干擾這一代青年科學家的生活和工作了。科學家也是人,如果每天走進實驗室,做實驗、想思路、和學生討論數據的時候,腦子里還在想這個月房貸怎麼還,房租怎麼付,小孩去哪裡上小學,他怎麼可能從容不迫地做科學。”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立銘認為,通過給予個人資金支持,讓優秀的年輕科學家們安頓好自己的小日子,從容不迫、安安心心地工作,把他們的熱情和智慧專注在熱愛的事業上,他們作出的貢獻最終定將反饋給社會。在他看來,“科學探索獎”或是一種嘗試。
更為深遠的意義是,“科學探索獎”或將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基礎研究。據了解,科學探索獎的獎勵經費將採用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不求商業回報,並將長期運營下去。同時,騰訊基金會還會舉辦各類圍繞“科學探索獎”的活動,助力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叉學科交流平台。“一家企業的力量有限,我們希望更多企業加入進來。”騰訊基金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支持青年科學家能夠從容不迫地生活和工作;支持他們激勵並凝聚起更多科學家,自下而上建立全新的科學文化;支持他們成為中國公眾心中的科學偶像,讓科學有溫度、有吸引力。”這是王立銘對“科學探索獎”的一點小小期待,也是眾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聲。
(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