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國如何保持基礎研究活力
http://www.CRNTT.tw   2018-11-05 10:49:58
 
  進入21世紀,日本年均產生一位諾貝爾科學獎項得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王世強教授認為:“日本基礎研究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得益於選題時就注重解決實際應用。”比如,2014年三位日本科學家憑借“藍光二極管”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之一中村修二就在美國創立了自己的企業,研究和生產發光二極管。

  科研資助“跟人”

  在科研立項、人才及成果評價方面,發達國家有一套完善的“同行評議”機制。“英國一直採用‘霍爾丹原則’——由研究人員而不是官員決定科研經費的使用,這非常重要。”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常務副校長伊恩·沃姆斯利說。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王小凡認為,美國科研政策最值得借鑒的是“以人為本”的資助方式。為什麼美國科學家能靜下心做原創性研究?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對有創新思想的個人給予滾動式支持,而這一機制的基礎是同行評議的水準。

  王小凡介紹,美國科研項目評議除了評成果,還要評科研人員的研究記錄,並設立一部分資金,對具有創新想法的人給予5到7年的較長期支持,根據分檔次的動態評價確定滾動年限。如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全部資助都“跟人”,國家癌症研究所和“腦計畫”等一些大科學項目也有類似機制。

  比利時2016年啟動“卓越科學”計畫,在4年內出資約1.2億歐元資助一些傑出的基礎科研項目。比利時法語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阿盧安介紹,為了項目初選,他們“動用了1200位國際專家,最後由一批知名科學家組成的評選小組確定38個項目”,涉及生物學、醫學、人文科學以及跨學科領域。

  基礎研究具有不可預知性,立項時往往不知道哪些方向會出成果,資金滾動式“跟人”符合科研投入“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路。比如,美國量子計算戰略就提出向各家研究機構小額投入並支持競爭,認為“新應用和平台可能來自還未發明出來的協議和方法,因此政府應該保持活躍和多樣性的平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