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美國聯中制俄,基辛格的大戰略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相信中國不是美國歷史上的敵人。1979年,美國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戰略;1980年到現在2018年,美國一直在海外協助中國的海外留學生。我當時在美國,看得很清楚,中國大陸官員在哈佛、耶魯等名校都是由美國贊助的;美國更是協助中國加入各種國際組織,走入市場經濟。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美國是支持中國右派的改革開放路線的。
其實,美國真正的敵人不是中國,但美中的關係走到了貿易戰這個地步,美國甚至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我認為與兩個基本形勢有關:第一,是中國的崛起引起了美國的注意,中國所走的路線、對美國霸權所造成的挑戰才造成了衝突;第二,美中兩個領導人在意識形態方面,一個左一個右,而且都是極端。特朗普是保守主義,而且他的團隊是主張反共的。習近平剛好是“左”,主張馬克思、毛澤東思想,對鄧小平的“右”已經不再提起了,他提到2025、一帶一路,都踩到了美國的戰略底線,雙方短期內難以實現調和。
但是,美中的矛盾,未必會以衝突去結束。這就要看雙方領導人怎麼去認知對方。我認為主要有三點:第一,美中能否在意識形態方面相容,在貿易戰中雙方都沒有提及,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二,戰略意圖,中國大陸近幾年的表現有目共睹,在國際社會中的擴張是很明顯的,一帶一路、製造2025、南海問題、軍備競賽、朝鮮問題等等,這一系列國際重要問題都需要更透明的方式去溝通、開誠布公,對中美雙方才比較好;第三,講到修昔底德陷阱,中國的路線將怎麼抉擇,是要繼承大國的地位,還是要另立門戶,中美競爭是想成為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關係,還是想要成為希臘城邦和波斯帝國之間的關係?這是很重要的。
與英美關係不同,英美是朋友,有共同的文化價值,允許霸權轉移,但美中關係是朋友還是敵我矛盾,未來十年的發展非常關鍵。這當然也需要看美中雙方領導人,簡單地說,如果習近平主席屬於鄧小平的右派,我想美中關係即使有衝突也不會太麻煩;如果習近平主席屬於毛澤東的左派,那美中關係就會麻煩大一點。
許信良:接下來有請張弘遠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