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廈門:小而美走向美而強
http://www.CRNTT.tw   2018-10-22 12:35:21
 

  如今的筼簹湖碧波蕩漾、白鷺翱翔,成為廈門高顔值的標誌。而40多年前的筼簹湖是“臭名遠揚”的“龍須溝”。

  20世紀70年代,修堤圍海造田,導致筼簹湖變成基本封閉的內湖,加之周邊大量污水、垃圾直排湖區,造成筼簹湖水質急劇惡化。

  1988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牽頭,打響廈門治污的第一號硬仗——筼簹湖綜合治理,明確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的20字方針。從全面截污控源,定期清淤疏浚,到落實“西水東調”和建設城市公園、環湖步道等治理措施,歷經30年的不懈治理,曾經的臭水湖蝶變為“城市綠肺”和“城市會客廳”。

  “廈門藍”是鷺島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也是廈門人最引以為豪的一抹色彩。廈門在全省率先實施《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AQI超過50即啟動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應對預案。
為了呵護山清、水綠、城美、天藍的城市生態大環境,廈門數十年來努力作為,讓“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廈門恒久的驕傲。

  如今,廈門生態文明制度日趨健全,制定了《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等30餘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法規,還出台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行動方案,目前已形成48項改革成果。同時,廈門市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建設“一票否決”,生態文明建設政績考核權重提升到25%,並在全省生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中實現“三連冠”。

  高品質——人文之美,厚植城市文明新底色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到周末,湖裡區金安社區書院都會傳來稚嫩的讀書聲,親子國學課在這裡舉行。“80後”媽媽汪艶萍是親子國學課的鐵杆“粉絲”,一節課都不落。“國學教育讓孩子變得更加知書達理,懂得感恩回報,社區書院已成了我們的精神家園。”汪艶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