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湖北工建與阿曼蘇丹國水務項目和煉油廠項目、華新水泥烏茲別克斯坦年產350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19日在湖北武漢開幕的“2018年中國中部國際產能合作論壇暨企業對接洽談會”上,湖北企業首日即簽訂8個“走出去”項目。
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期,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地處中部的湖北積極發揮聯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作用,著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奏出一部優勢產能“走出去”的“三部曲”。
走出去:優勢產能對接“一帶一路”新需求
今年7月7日,由在鄂央企中建三局承建的馬來西亞馬六甲印象歌劇院落成後首秀。當天是馬六甲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紀念日,500多名演職人員將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再次呈現。
近些年來,鄂企以多種方式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湖北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70.8億美元,同比增長38.4%;新簽合同額1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7.7%。
作為中部大省,湖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資源、市場、產業、人文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而且,由於全球資源配置不合理、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日漸突出,不少發展中國家對基礎設施和電力、交通等建設裝備的新需求極大。
湖北按照國家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決策部署,依托鋼鐵、水泥、汽車、醫藥等優勢領域,積極推動優勢產能和優質裝備“兩優出海”。
鋼鐵曾是湖北的“第一產業”,武鋼集團2012年收購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股權項目,並成為全球鋼鐵製造商中最大的礦石擁有者;總部位於湖北的華新水泥集團2013年在塔吉克斯坦投產年產150萬噸的水泥項目,不僅滿足了塔吉克斯坦對高端水泥的進口需求,還為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解決了水泥短缺難題。
武鋼、華新水泥都是湖北企業“走出去”的代表。湖北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論壇上表示,湖北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公司和機構超過620家。湖北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合作金額達300多億美元。
走進去:創新升級提升共同發展“高質量”
非洲的莫桑比克,農業種植條件得天獨厚,糧食卻依賴進口。為幫助解決其吃飯問題,湖北省農墾局在當地建設中莫農業合作技術示範中心,選派40多名專家長期進行技術傳授,手把手地教非洲兄弟種糧種菜。
國際產能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條龍”的科技和產業促進模式。武漢人福醫藥集團2009年攜手中非基金開啟與非洲的醫藥情緣,在馬里建有西非第一座現代化藥廠,在埃塞俄比亞、布基納法索等國成立醫藥公司,不僅滿足當地用藥需求,還帶去先進的制藥技術和醫學知識,促進當地醫藥產業發展。
“優勢產能境外布局,促進了國際國內資源高效配置,給當地人民帶來實惠,帶動了投資國經濟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湖北省發改委主任程用文介紹說,湖北企業對外投資正逐步向加工製造、科技、養老、物流等新型業態和行業延伸。
以光通信技術領先全球的烽火科技集團,參與了許多“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信息通信網絡運營,提高所在國通信網絡技術的競爭力和占有率。像光通信一樣,湖北在建材建築、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方面,先後設立國際產能合作項目近100個,規劃和建設境外產業園區7個,科技產能合作走向“園區模式”。
走上去:精雕細琢繪好產能合作“工筆畫”
2017年,《湖北省國際化發展專項行動計畫》制定出台,要求以生產加工、裝備製造、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領域,建立完善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的政府服務保障體系。湖北《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又先後出台,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
最早嗅到這一商機的是武漢光穀北斗公司。作為唯一將北斗系統成功輸入到海外的中國企業,光穀北斗已與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俄羅斯等國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正在籌畫向更多亞非國家推廣。
借助“一帶一路”的平台,“湖北名片”在眾多國際產業領域被擦亮。華新水泥是中國水泥工業“走出去”的先行者,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眾所周知的閃亮品牌;安琪酵母落戶埃及、俄羅斯,讓更多人嘗到“湖北味道”;長飛光纖、烽火科技在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扎根壯大;人福醫藥成為美國第一大軟膠囊供應商,走進美國千家萬戶……
參加論壇的津巴布韋住建部部長朱利·莫約說,中津合作具有巨大的潛力,津巴布韋將鼓勵更多商人和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更多中方企業到津巴布韋投資興業,共同創業。
“湖北製造”將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靚麗名片。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湖北將以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為契機,譜寫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描繪好精雕細琢的“工筆畫”,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