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17日,在杭州睿沃智慧酒店,旅客體驗使用“電子身份證”辦理酒店入住。(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9月4日電/大陸多個城市的身份證已經進化到了“網絡身份證”。全名為“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CTID),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與微信、支付寶等合作,在浙江衢州、杭州、福建福州等城市試點,民衆無須持實體身份證,亦可在公務機關辦事、飯店入住、購買車票等。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9月3日報道,在浙江衢州的辦事大廳,蔣小姐首度使用“網絡身份證”,她是在先完成“刷臉”等認證後領取到“網絡身份證”的,她認為“這就像電子版的身份證,太方便了”;在福州,吳先生也用“網絡身份證”購買大巴車票、入住飯店。
如果使用“網絡身份證”,若搞丟手機,是否會被別人冒用?對此,支付寶解釋,即便搞丟手機,“網絡身份證”被冒用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使用“網絡身份證”時,用戶需要先通過指紋或者刷臉驗證,驗明是本人後,才能進入“網絡身份證”頁面。此外,在打開二維碼時,還要再次刷臉驗證。
也就是說,即便用戶搞丟手機,別人要想冒用“網絡身份證”,得先通過“手機密碼+支付寶登錄密碼”打開支付寶,再通過“指紋驗證+刷臉驗證”打開“網絡身份證”二維碼,總共四關,光是支付寶人臉識別技術,其准確率就達到99.99%。
螞蟻金服副總裁鄒亮表示,“證件電子”已成趨勢,先前也有不少城市和支付寶合作,推出“電子社保卡”、“電子居住證”、“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電子營業執照”等電子證件。
類似的電子身份證不少城市都正在推廣。去年底,廣州市簽發大陸首張“微信身份證”,展開試行;湖北武漢也把電子身份證應用到賽事安保、網咖上網等多種功能。
古代人出門遠行,通常要去官府開具路引;現在人們出差或旅游時,則要帶著身份證;在網絡時代,“網絡身份證”則成為通向虛擬社會的第一道關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