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中國高鐵。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從上海到北京的子彈頭列車以307公裡的時速前進,卻平順得如絲綢一般——沒有我們國內熟悉的火車行駛在鐵軌上發出的那種喀噠聲。
孟加拉國《每日星報》7月9日載文《中國以子彈頭列車的速度疾馳》,文章說,看著兩邊整齊劃一的綠色田地遠去,小鎮或城市風貌不時映入眼簾,讓人不禁驚嘆中國發展的平衡和先進。從人頭攢動的上海火車站到沿途衆多設計良好的車站,到成千上萬畝打理得好好的農地,再到不時點綴於綠地的巨大工廠和龐大建築工地——無不見證一個大國規劃良好、真切執行的社會經濟發展計畫。在上海火車站,甚至在周一的下午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安靜地排隊等待上車;沿途的火車站每天送走無數的旅客;不見人影的農地顯示中國農業的大規模機械化。筆者不常去中國,但每次都能看到中國發展的速度和方向。
是什麼驅使中國領導人致力於如此持久的社會經濟發展?這種國家建設背後的治理和觀念發揮了什麼作用?將來會走向哪裡?
列車途經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我不禁想到,當今中國社會的人文價值是什麼,過去2500年來孔子思想對中國有何影響。孔子講述待人之道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似乎指引了過去數個世紀中國人宏觀的對外政策。一千年前,中國擁有世界上第一支常備海軍,13世紀時鄭和的探索堪稱傳奇。有意思的是,盡管當時中國的軍事和技術優勢明顯,但只滿足於在航海中的互相問候,沒有讓那些遙遠的地方俯首稱臣,不像幾個世紀後歐洲人航海征服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