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作為民生重中之重的房屋問題,樓價續創新高,公屋輪候時間繼續拉長,政府顯得有心無力,出招亦只能挖東牆補西牆,花了氣力卻未見效果。解決樓價上升問題主要靠政府展示魄力掃除障礙,大增土地供應,但政府卻剛勁不足,採用了柔性策略,委任專責小組去和稀泥,希望透過“大辯論”來凝聚社會共識,反而令各方利益持份者的矛盾走上枱面,多花一年諮詢時間,卻無助實質解決問題,甚至令問題更難解決。
泛民怕失票 續伺機抗爭
社論說,房屋問題看不到“大和解”的跡象,政治上的“大和解”更事倍功半。雖然行政和立法機關的關係有所改善,也多了溝通,但是泛民始終以選票為先,基本策略依然是靠狙擊政府來爭取市民支持,為怕失去基本盤,不得不維持與政府和北京對立抗爭,尤其是一些實力稍遜的少壯派,更以“出位”行動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支持度,難對林鄭月娥的善意領情。
涉及與內地關係的議題,泛民與政府的矛盾未能紓緩,尖銳程度未減。高鐵西九龍總站一地兩檢的條例草案,經歷激烈拉布,只因議事規則改變,才能及時通過,得以如期通車,也由於泛民動員不起社會大抗爭。那只是受客觀形勢掣肘,實際上他們在議會內外仍然搞了很多動作,並且藉此發動對建制派的狙擊,包括發起對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提出不信任動議。
林鄭月娥向泛民伸出橄欖枝,泛民的取態由以往對政府“不傾只砌”,調整至“又傾又砌”,保留溝通渠道,但是仍然“砌多過傾”。政府日後無論是立《國歌法》,還是大灣區合作,預計仍然要面對激烈對抗,“大和解”只是現屆政府的良好願望。
雖然政治對立的格局未變,幸好社會經歷幾場紛亂後,人心思穩,激進勢力已失去壯大的條件。特區政府應掌握這個形勢,加大力度解決民生問題,重建威望,才可達到強政勵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