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來源: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作者 汪毅夫)福建社會科學院是一方學術重鎮,有一批很好的學者和學術成果。從1987年到1997年,我有幸在福建社會科學院、在師友指導下度過10年潛心研究的學者生活。
近日,院里劉小新教授來電囑提交代表作以供40周年院慶紀念刊選用。我提交的是《清至民國時期福建的婢女救濟及其績效》。在這篇論文里,我依據史料(包括稀見史料如1944——1948年福建各縣縣長問卷調查式的簡短報告)描述了清至民國時期官、紳及基督教會(包括其專設的“中國婢女救拔團”)的婢女救濟及其績效,認為其績效可以用“略有小補,於事無濟”一語予以評估。在文章臨未引述中國婢女救拔團同工許牧世的話:“我們認為天地間只有基督的愛會叫我們不避一切困難,不惜任何犧性地來肩負這種救拔的工作,我們相信,不是空言提倡民權的國民黨員所能做,也不是專門曉得煽動階級鬥爭的共產黨曉得幹”,並謂:“許牧世當年旳斷言並不完全準確。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福建的婢女問題乃是在1949年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得到解決的”。
《清至民國時期福建的婢女救濟及其績效》寫於2008年7月,當時困擾、困難很多,是在傷病里咬著牙完成的,因而最為自珍。謹以本文、謹以婢女救濟績效研究的成果,獻給福建社會科學院40周年院慶。
2018年6月19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