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業的開放邏輯
http://www.CRNTT.tw   2018-05-25 06:40:16
資料圖片:行人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門前走過。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最近,中國金融開放的步子似乎加快不少:本月起,滬港通、深港通每日交易額度擴大4倍,更多外資獲得進入A股的渠道;月初,瑞士銀行的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有望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控股證券公司的外資機構;18日,中國央行發布通知,允許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和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進一步進入境內銀行間市場;而6月1日,A股正式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新興市場指數。

  美國《僑報》5月23日載文《中國金融業的開放邏輯》,文章說,根據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布“時間表”,放寬銀行、證券、資管和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和經營限制等11項金融開放政策將在6月30日前執行。

  金融開放被中共十九大列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近期中國一系列金融開放政策意味著新一輪改革業已啓動。如同前進路上的汽車要注重刹車和方向盤的配合,金融領域的開放,把握開放的節奏和時機至關重要。

  首先是時機。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各方面成績卓著,金融領域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發展和大跨步的開放。但是,如果橫向比較,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度仍然相對較低。以銀行業為例,截止2016年底,外資銀行資產占中國銀行類機構總資產的1.3%,該占比遠低於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高於10%的水平。在保險業,外資資產占在2016年達到5.6%。而外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興趣則與之極不匹配。因此,外界總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度持抱怨態度。

  實際上,中國并不缺乏金融領域的開放意願。“以開放促改革”,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發展的信條。衆所周知,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處於從屬地位,但其對實體經濟各行各業的影響非常重要。因此,建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金融體系,至關重要。

  如今的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除了仍然是出口貿易大國外,中國企業也“走出去”開始在海外投資,不斷參與全球經濟。同時,中國致力於構建一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市場,而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至關重要。本輪金融開放正是因應這樣的時代要求。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