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社群媒體當道的世代,不論是兩岸、經濟、外交、軍事、政治、社會、文化、教育體制的“改革”在民進黨主政之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身為新時代的一份子,每天都從不同管道接收到極多資訊,風向散播者以鬆散混亂的論述過程,企圖令受眾直覺上感到難以反抗、選擇信服。
再仔細探究,“改革”的正向定義是指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各方面改良革新,改革的實質成果應該是在階級利益的調整,以成就除舊布新。而其目的則是各革除現有的社會制度中不符合社會正向發展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產力發展需要。
不幸地,蔡政府種種“半吊子改革方案”僅僅著重於自身利益的向上調整,在根本基礎上造成了一步錯步步錯,使得種種改革過程困難顛跮。
政治力量究竟是否可以“介入”甚或只是“協助”校園自治及新五四運動呢?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三聖”之一的胡適已經告訴大家,“五四運動”是一種“學生愛國運動”,他強調文化活動的重要性,而不強調種種社會和政治的活動。
在“大學自治・學術自由”這場對抗賽之中,吳敦義先以身為台大人的角色,背起了台大新十字架,強力譴責蔡英文總統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摧毀大學自主、侵蝕民主價值;再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分,回歸理性,政治問題回到“國會殿堂(立法院)”或其他政治手段來擊退獨裁政權對人權的壓迫。
古往今來,我們從吳敦義主席過去的行政績效中就可以發現,吳主席的“權責分明領導”、“中道思維邏輯”、“嚴謹制度尊重”、“明確目標導向”的任事心態才是對國民黨甚至整個台灣最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