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部部長萬鋼回答記者提問。(中評社 蘭忠偉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績效評價要加快從重過程到重結果轉變。接下來會採取哪些措施推動激勵評價制度改革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的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親自做了解答。
萬鋼表示,當科技創新的群體從小眾向大眾發展的過程,當科技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政府對於科研的管理也必然會從過去的科研管理向適應於新時代的創新服務發展。所以從激勵政策的角度看,主要的著力點是在成果轉化。而在轉化過程當中會發生的一些問題,比如行業政策不協調、不配套,包括產權登記等方面,這些都需要去真正落實轉化政策。
萬鋼表示,在激勵方面,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出現。而新問題也在解決的過程當中,實現主要的方向就是稅收優惠政策,這些都在不久後就會公布出來,也滿足現在科技人員的需求。比如高校科研院所兼職的制度規範,怎麼樣保證承擔重大項目的科研人員得到基本收入穩定增長,績效收益合理增長和成果轉化的激勵獎勵,實現三者最優化的靈活薪酬制度。
關於科技人員最關心的評價方面,萬鋼坦言,“確實有一些評價制度不合適。比如做醫生的又非得寫論文,這種評價制度就不太合適於新時代的發展。”
他表示,為此專門出台了關於人才分類評價,特別是農業領域,農業院校既要在實驗室里搞科學研究,又要開展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兩類的評價就肯定是不同的,所以各行各業進行分類評價是十分重要的。
“過去我們看到了李保國、黃大年、南仁東,這些令人感動的科技人員,他們精忠報國,奮鬥到最後一刻,為國家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科技人員的精神是可貴的,我們要特別珍惜科學家精神,珍惜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要珍惜青年人才的創新積極性,既要有物質的激勵,更多的還要在精神上能夠滿足我們科技人員為國奮鬥的這種需求,為他們的創新成就,為他們的艱苦奮鬥,為他們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鼓與呼,使他們的工作更加順暢。”萬鋼說。
(中評社報道組:林艶 郭至君 蘭忠偉 臧涵;後方支援記者:李娜 張心怡 韓芸鈴 袁郭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