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從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獲悉,為了積極助推脫貧攻堅,山西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政策,從民間資本開發造地、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等方面對貧困縣予以傾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探索出了一條“土地扶貧”的新路子。
山西很多地方的貧困屬於條件性貧困,即由生產生活條件困難造成的貧困。從根本上改變區域性普遍貧困,最重要的是改變造成貧困的生產生活條件。而在很多貧困地區,由於人口密度低,土地作為生產資料,有著巨大的資源優勢。
針對貧困縣的實際情況,近年來山西省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生態退耕和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的支持力度,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開發貧困地區土地,實現貧困縣耕地增減掛鈎結餘指標在全省範圍有償交易。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山西在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中,為58個貧困縣每縣單列用地規劃指標1000畝,同時單列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用地規劃指標總計2.92萬畝,重點保障了山西省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項目用地需求。
此外,山西省80%左右的25度以上坡耕地位於貧困縣,位置偏僻,條件惡劣。山西向國土資源部爭取到199萬畝耕地核減指標,全部用於退耕還林還草。通過生態退耕,不僅能直接增加退耕貧苦戶現金收入,而且解放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了他們的外出務工收入。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要求,今後各地要優先安排貧困地區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設施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為貧困縣采煤沉陷區治理受災群眾的搬遷安置工作提供充分的用地保障;涉及貧困地區的治理項目,將優先考慮由當地集體經濟組織承擔,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複墾新增的耕地交由當地農民耕種。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