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現象獲得了一部分人肯定,他們認為,原先性別二元化下的制度和規範“有損其他群體尊嚴且千瘡百孔”。但也有人認為,“去性別化”會給社會帶來大問題,比如讓一小撮具不良動機者有更多機會作惡。批評者還常常用“政治正確”來抨擊相關舉措,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中性廁所時稱:廁所似乎也成了“政治正確”的一部分。
早前有報道稱,英國下一次人口普查,“非男則女”的性別問題將徹底消失。英國國家統計局後來表示,性別問題不會消失,只會換種問法,如果被調查者想回答“無性別”或不單純歸屬某種性別,可在補充欄處填寫。對此,英國《每日快報》稱,英國或將成為全球首個不要求被調查者透露性別的國家,“又一波政治正確的運動將席捲全社會”。
“成長在沒有性別的世界裡”
英國發生的這些事,同樣在德國上演。今年1月,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學生會公布了一條轟動德國的消息:從今年夏季開始,該校開放4個“全性別廁所”。“將廁所只分為男廁和女廁,是不符合性別多樣化需求的”,學生會稱。
這次的“廁所去標簽化”是德國大學向性別平等和“去性別化”方向進發的一小步。德國人對此是怎麼議論的呢?“這是在玩弄政治正確!是不是過不了多久,女性停車位也會被‘全性別停車位’替代?”“沒有任何必要的燒錢……要多蠢才能做出這種事?”
其實,比勒菲爾德大學設立的“全性別廁所”在德國不少地方已經存在。3年前,柏林市政府開始嘗試在全市各地設立這種廁所。不少媒體支持這種嘗試,認為同歧視少數群體現象的鬥爭就從這裡開始,廁所是反歧視的戰場。
在德國“去性別化”的嘗試中,2013年8月德國最高法院的一個判決是個里程碑事件——面對一名雙性人,法院決定:從當年11月以後,德國的新生兒出生證明上可以選擇“不確定性別”!此舉被譽為歐洲的法律革命。新法律也規定,民眾可選擇終身維持“不確定性別”。不過,德國護照還是要求持有人填上代表女性的“F”或代表男性的“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