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歐洲莫做光說漂亮話的鍵盤俠
http://www.CRNTT.tw   2018-01-30 12:20:06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據歐洲多家媒體報道,德國已和法國、意大利聯合起草了一份法律草案提交歐盟,以加強對外資併購行為的審查和控制。它被普遍理解為是針對中國的。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馬赫尼希直言不諱地表示,要“有效遏制中方的收購熱潮”。

  連德國自己的媒體也承認,這種行為“有貿易保護主義之嫌”。有意思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剛剛在達沃斯大力批判了貿易保護主義。默克爾說,“我們認為關起門來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不會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保護主義不是一個合適的答案。”她還說,“世界還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這很危險。”

  這番被認為是衝著特朗普的話,說得很漂亮,在達沃斯贏得不少掌聲。但德國轉過身,就衝著中國來這麼一出,不免讓人感覺它很像中國互聯網輿論場上的鍵盤俠:在網上大義凜然,但輪到自己頭上又是另外一回事。這不可避免地會損害德國以及整個歐洲一貫努力維護的貿易自由形象和聲譽。

  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從2015年起快速上升,2017年有所回落。總體上,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額度不大。中國不可能通過收購幾家公司,就把歐洲的技術優勢給買走。事實是,歐洲好的高科技企業,即使我們想買,他們也不會賣。要賣的一般都是經營困難的企業,賣給中國,可以借助中國資本和市場的相對優勢,實現雙贏。這本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歐洲一些人卻描繪出這樣的場景:中國人扛著鋤頭,跑到歐洲的院子裡挖寶。這種臆想俘獲了不少人,但他們的邏輯經不起稍微用力的推敲。市場行為的大邏輯,一定是互利互惠,共同發展。中企投資為歐洲帶來了就業崗位和稅收,帶來了資金和市場渠道,這些不用放大鏡就能看見。

  需要看到,歐洲內部對中國投資的態度是多元的。中東歐十分歡迎,法德等傳統西歐強國,特別是德國,則顯得日益緊張,防範心重。即便在德國,也始終有不同聲音。那些被中資收購的企業嘗到了甜頭,它們都感謝中國投資,但這種聲音被壓制了。反對中國投資的,渲染中國投資威脅的,大多是一些紙上談兵的學者、媒體人以及別有用心的政客。歐洲不能被這一小群人的利益和偏見所綁架。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