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年輕人不讀書也不找工作,就啃老。”加入合作社後,村里年輕人的變化讓陳俊雄感到吃驚,“早上6點就到菜地,肩挑手扛的,很快曬得比我還黑。”
如今,院前社這個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子,年接待遊客已達30萬人次。在外創業的院前社年輕人也紛紛返鄉,曾經的“空殼村”也蛻變為遠近聞名的“閩台生態文化村”。
西阪的菜地、楊厝社的生態休閑農業……在海滄,越來越多的農民跟著院前社做起了一個個五彩繽紛的夢。
“耕讀文化是一座精神橋梁,既可以在思想上為農民轉產就業樹立信心,又引導著人們學會創業、安身,懂得修德、立命,以勞作致富、以崇文啟智。”海滄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接下來還將通過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文化供給機制、提升農村基礎教育水平、強化被徵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推動被徵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向現代化轉型。
(來源:光明網) |